我曾经想象过,如果有轮回,那么张纪中和金庸的前世应该是这样的:上一代金庸散步时无意中踩死了一条鼻涕虫,于是这条虫投胎为张大制片,粪土金庸的每一部 作品,也算是金庸的报应。不过后来看到金庸好像也不以为意,大概他已经习惯了这类商业炒作的行为,所以并不觉得有何问题吧。看来是我想错了。
以前看港版的金庸作品,大多只有明星演员,没有如诗如画的大好山水,往往是一个小棚子就是桃花岛,戴个头套就是和尚,国语配音的就这么几个,听来听去好像 是一个人。2000年时看到央视版《笑傲江湖》出现,因为先有金庸的肯定和《小花》导演的实力,颇为期待。不过身在海外,并不容易看到实际作品,只能通过 网上评论来得到信息。可是,电视一开播,就看到了骂声一片,真是奇怪。
原来,问题出在那些名人的傲慢上。号称没读过武侠小说的编剧导演们,指责原著不适合拍电视剧,要改成主要人物都在第一集登场,等等。他们好像不知道当年王 朔挑骂金庸差点被网民的唾沫淹死的情形了,居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能对金庸小说倒背如流,胡乱改编,如同侮辱广大金迷们的智慧。于是,从开场任盈盈杀鸭子 开始引来"记念任盈盈君"等的妙文,随后出现的众多名人如和菜头等,从第一集骂到最后一集。一时间,制片张纪中,男主角李亚鹏,导演黄健中,这三人取代了 中国男足的挨骂地位,成为众矢之的。我当然庆幸:还好没有看这部电视剧。
正在骂声未止的时候,又传来了消息:张和李再次合作,拍摄《射雕》。这次好歹找了个读过武侠小说的导演,但却叫周迅演黄蓉。我自然不会看好此剧,在此后看到网友评论李的弱智嘴脸,周的公鸭嗓子时,又一次的为自己选择不看而庆幸。
此后,李亚鹏志向远大,已经不局限于恶心金迷们了,而是屡屡发起新的冲刺:为NEO配音,搭上王菲,现在好像要演张国荣了。在我看来,他完全可以和William Hwang一拼啊。
相比之下,张纪中就专一得多,生命不息,毁金不倦。他这次是大手笔,使用两岸三地的明星们,制作了《天龙八部》。而我,很不幸的,却要观看全剧了。原因很 简单,家里领导下令:为了让孩子保持中文语感,必须陪着看完40集天龙。没有办法,为了自己Family Man的形象,只好怀着悲壮的心情准备牺牲了。
出乎意料的是,看了几集,还不算太差。虽然有人指责里面化妆糟糕的如同“乌龙山剿匪记”,但不得不承认:MM都很养眼,以至于居然忽略了不少弱智的改动。同时,真实的山水风光也不是以前那些港剧可以相比的。因此,当有人说张纪中这厮开始打翻身仗的时候,我几乎就要同意了。
不过,看完之后,我更倾向于同意另一种说法:
如果是忠于原著的再现的部分,都是很好的;自作聪明加以改动的部分却大都很拙劣。金庸的小说其实应该很适合于电视剧,因为在报纸上连载的原因,每个章节都要吸引读者,有丰富的情节发展,不必靠这些所谓的编导添上令人恶心发笑的
神来之 笔。我当然也不是唯原著论的原教旨主义者,但至少做的改动要让我觉得有道理。比如:可以将灵鹫宫四胞胎改成双胞胎,将姑苏慕容的四个家臣改为二臣,但不改 口的称呼他们包三哥风四哥,就可笑了。将慕容复写成杀了风波恶王夫人,也是非常没有道理的。至于萧峰向大辽皇帝耶律洪基介绍抓他的是大理皇帝段誉,更是笑 话了:唯恐天下不乱?
两年多过去,张纪中依然很勤奋的耕耘着。他了解到广大网友喜欢养眼的习性,于是将《天龙》里最PL的刘MM请来,在《神雕》里演小龙女。自然,我还是得捏 着鼻子陪孩子看这48集。这一次,开头实在太过恶心!张纪中找来的小杨过简直就是猪头小队长,几乎每次出场都有大哭大嚎,装疯卖傻,差点让我呕吐的是:哪 个弱智居然写出小杨过将练武的麻雀烤了吃的情节,再加一脸傻笑。还有不止一次的往人被窝里撒尿,这真的就是趣味低下了。以后的大杨过一旦傻笑,就让我想到 那小猪头。
看到十集以后,居然也慢慢的有点可以接受里面的演员形象了,不知道是真的变好了,还是我已经被折磨得麻木了,已经不太有厌恶和抗拒感了。感觉到这种变化,真让我有点哭笑不得,难道说我前世欠了这厮些什么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