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3日星期日

青山为证

李安于93年拍摄的《喜宴》一片中,正面描述了同性恋问题。但那是一部中国味极浓的影片,如同里面的场景一样,并没有离开唐人街多远。而且随处可见喜剧色彩还有那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也可能是当时种种的局限吧。

安妮普鲁是个极为低产的作家,70多岁了才出版了8本书。从她的自传中可以看到,她对家族历史以及当地风情的关注。这可以使读者从小说中感受雄伟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到其中生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故事。

当李安将安妮普鲁的《怀俄明系列故事》之一《断背山》搬上银幕时,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

安妮普鲁写这个故事,并不是基于真人真事,而是从同性恋是当地牛仔们的禁忌话题中得到的灵感:如果有这么两个人存在,那么他们在当时的环境中,会是什么样 子的呢?李安对这个故事显然十分重视,他对改编小说非常谨慎,甚至对其中的对话都一字未改,使得我们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土得掉渣的德州对话。

真实生活中的牛仔们并非如那些经典西部枪战片里描述的那种上马对战下马决斗抱得美人回的所谓枪手的浪漫,相反,是终日放牧,忍饥挨冻的枯燥生活方式。《断 背山》前半部分,1963年20岁不到的Ennis和Jack相遇,到断背山上放羊。电影的确是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种两人相依为命,风餐露宿的生活。

在这段生活中发生的两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当作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就这么过去了。事实上他们也正是想这么做的,娶妻生子,就这么过下去,既可以将此淡忘, 也符合当地传统严酷的环境。但事与愿违,四年后的重逢,使得他们感到: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使得他们相忘于江湖的愿望成为了不可能。此后的20年,在他们 人生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成家,离婚,事业,争吵,斗殴。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的感情了。他们的感情,不以上述变化而变化,甚至连生死也没有能够使得这感情 发生改变。到了电影结束处,很多人已经不得不承认: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正是爱情!

电影中唯一见证了他们的爱情的,就是那雄伟的落基山脉。从他们相遇,到一年一次的相聚,在断背山中,他们才真正做回了自己。青山无语,但并不是无情。因为,当观众知道在沉默的大山中,有过这么一个牛仔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青山的轮廓也变得柔和一些了?

现代唐璜的迷失之旅

Bill Murray早年以演喜剧片为主,在当他以一种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格格不入的淡淡幽愁的表情出现在《迷失在东京》里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他演这类角色 也挺不错的。去年,他再接再厉,以类似的角色,又演了一出很小资的电影:Broken Flowers。

这次,主角换成了事业小有成就的中年单身汉,却因不想结婚,负起家庭的责任来,而被那些和他交往过的女友都称为唐璜(Don Juan)。且称他为老唐吧。这天老唐接到封匿名的粉红色的信,来自于他20年前的女友。信中声称:20年前分手后她生了他的儿子,现在这19岁的孩子出 于好奇来找他了。老唐被这突然袭击有点懵头了,于是为了弄明白究竟是谁是怎么一回事,在他邻居的热心帮助下,他踏上了寻找旧爱们的旅途。

注意:在你按下“更多内容”后,你将会看到很多剧情,以至于会影响你的欣赏,请慎重!

老唐的名字其实是Don Johnston,和影星Don Johnson很接近,所以才有经常需要向别人解释他名字中多了T的情形。但他也真的是认可了唐璜,平时在家无事也是看电影《唐璜》。

老唐的邻近是个业余福尔摩斯,让老唐回忆出20年前的5个女友名字后,居然全部被他找到(其中一人已经去世),然后还帮他计划好路线图安排旅馆租车等。在 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一切就是这么方便。临走时,邻居还谆谆教导:每次都要带上粉红的花束。老唐的5次访问(他邻居连墓地地址都给他找到了),每次都给他带 来不同的感受。

第一个女友对他印象不错,现在又是孀居,两人居然重拾旧爱,欢好了一番,给他的旅途添上了一笔温馨的颜色。第二个女友虽然也是对他有些怀念,但她有自己的 家庭事业,两人还是举止有礼的。第三个女友已经全无当年的影子,性情也大变,对他的感情也荡然无存。至于第四个,可能是老唐心中也没有好印象吧,这是唯一 一个没有买花只是在路边採了一把野花充数,果然,她对他也同样没好气,导致老唐被人暴打。可怜的老唐,包着伤口,在最后的女友的墓地上放了一束花,结束了 这次的旅程。

回来后,老唐的确茫然若失,就像真的得到了儿子又失去了他似的,或者,根本就是哪一个过去的女友的恶作剧?他不知道。但在此时,他却看到了一个在他家附近 的陌生少年,心中忍不住涌现的亲情使他给少年买吃的,聊天。不料,当老唐提起父亲话题时,把少年吓跑了。但就在老唐追少年未果,在路中心发呆时,旁边驶过 一辆车,一个长得和他极其相像的少年(注:正是这个演员的儿子所饰演)怔怔的盯着他。这下,老唐真的迷失了……

真相到底如何,电影没有告诉大家。只是,老唐找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隐约让大家体会到了一些心情而已。唉,我也小资了一把。

漫画无极

我曾经是,现在还是个武侠小说迷。那些经典作品,光听几个书中的名字和名词就能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的画面:张丹枫,张无忌,令狐冲,楚留香,萧秋水,唐 门,侠客岛,……但曾几何时,却出现了另一类的小说,浮现出来的是:无名,惊云,聂风,神,倾城!故事背景也越来越模糊,是否是发生在中国也不知道了。后 来才知道,这叫漫画,这应该是从美国到日本再传到港台的。美国最有名的就是Marvel漫画了,超人,蝙蝠侠,蜘蛛人,X战警都是里面的角色。

漫画当然只是这个产业的一部分,从此可以派生出各类游戏,人物模型,收集卡片,浸浸然成为一种时髦文化了。赶时髦当然还要拍电影,于是在现代三维动画特技 的支持下,出现了一批以上述Marvel漫画英雄们为主角的影片,每一部都非常卖座,还拍了续集。连李安也插了一脚,以《理智和情感》的风格拍了《绿巨 人》。看来这是名导演的标准之一了,所谓进得厅房下得厨房,就是要既能拍艺术片也能拍卖座的通俗漫画片。

在这种潮流下,我看了《无极》。国内是怎样铺天盖地的宣传,我并不清楚。但影片看了开头,就觉得不错。因为我也喜欢看这类漫画片,情节简单,人名也好记, 就这么几个:倾城,昆仑,鬼狼,无欢,光明。一看就知道是风云系列的。画面也好看,色彩斑斓,电脑特技可以打及格分。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张东建和日本的 真田广之的台词都是他们自己的发音,虽然有些咬牙切齿,但和《艺妓》里三位中国女星相比,已经是字正腔圆到非常印象深刻的程度了。为了他们的努力,也值得 一看了。当然,我也明白,被好莱坞承认的亚洲导演只有张陈二人,所以他们想借此作敲门砖,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完后还是觉得不错,适合于边吃爆米花边轻松欣赏,不会有感情的大起大落,剧中人哭的时候你可以笑,他们笑的时候你也可以笑。我可以预测到所有的基本情节 发展,知道光明的部下在骗他,知道光明要死了,知道倾城会付出真情……唯一没料到的是泻停封的那个翘起大拇指的兵器,网上有人说期待他竖起中指的,我没有 这么恶毒。

虽然是部不错的片子,我不会去影院看,因为这只是一部可以算是及格的中国制作的漫画娱乐片,而去年我只去电影院看了哈利波特4和金刚。说到底,数千万美元的娱乐片到底不能和数亿美元的片子比,你可以看得出钱花在什么地方的。

什么?你说这无极是艺术片?有没有搞错?


一次感受温情的旅行

二十多年前,一部在日本只能算是二级片《追捕》登陆中国,但从此主演高仓健却成为男子汉的象征,把奶油小生们打得永不翻身。如今他已是74岁的高龄,却一 反他一贯的硬汉形象,主演了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演绎了一出感受得到人情温暖的好片,展露了他温情的一面。张艺谋还请了《铁道员》的导演降旗康男执导 占全片20%的日本戏,在这样出色两国的演职员们的合作下,才有了这么精彩的影片。剧中,高田的单身云南之旅也是一次感受温情的旅行。

旅行的起点是日本。日本的场景都是以灰冷色为主,不知道是否是故意这样安排的。高田和他儿媳对话时总是不自在,两人无法目光直视,只有在通过手机对话时才稍微好了一些。他儿媳在医院楼顶打电话时,背后的新宿超高层的楼群是否也象征了他们心中的隔阂?

高田决定单独去中国拍摄云南艺人李加民的《千里走单骑》,弥补他儿子的遗憾,却没有料想到他即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困难。日本人的习性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愿意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只 有从这点出发才能理解高田的心情。他当初想得很好,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人与人之间是交易的关系,他可以付钱给旅行社,付钱给业余导游丘林,这一切还在他 的控制中。但其后遇到的困难却使得他不得不卸下所有的负担,要克服语言文化上的障碍,以真心打动别人。他恳求当地领导时的眼泪,更多的是出自不得不给别人 添麻烦的又袒露出真情的窘迫。

令人感受到温暖的是此后的变化:丘林退回了他付的报酬而愿意无偿服务;主任为他打通关系;导游也为他不分日夜的帮忙。这正是他表明真相和大家有了交流后的 结果。待到此后石头村的村民们的出现,更使得高田的心情如同当地的蓝天一般的晴朗了。高田感受到了语言不通时的孤独,也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单纯善良的心。那 个长桌宴席也真的是够印象深刻的。

高田遇上扬扬的那段,如同他找回儿子一般。只有在此之后,他才醒悟到要体会别人的心情。分手时的眼泪,也有一部分是感谢因此而得到的感悟吧。正如高田儿子所说的:拍摄《千里走单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旅程中感受到的人情温暖,这是都市化发展过程中开始变得少见的。

片中高仓健仍然是沉默寡言,甚至连通过手机对话时都是说话极少,但后来想来,这是恰到好处。相反地,他却数次流泪,又让人觉得这是多么的自然。演技已经到 了最高峰。而张艺谋特地安排的这些群众演员,从犯人,狱警,主任,到村民,导游,无一不是精彩的本色表演,再次让人感受到张对中国国情的理解。

看完此片,如同陪着高田一起经历了一次这样心灵的旅行,温暖的感觉持续了很久。真是一部好片。

因反恐之名

1974年10月5日,Guildford,Surrey。一个酒吧里发生爆炸,5人被炸死,另外有四五十人被炸伤。

住在大温地区的人们不要误会了,这不是发生在素里市的桥福地区。:)

这是在北爱尔兰共和军IRA最活跃的时候,发生在英国的真实事件。Guildford地区两个军人常去的酒吧都被放置了炸弹,只有1个爆炸,5名死者中, 1人是平民泥水匠,另外4人是没有当班的军人。人们被这一系列的爆炸案所震惊,自然形成了要求警方迅速破案的压力。警方也不负众望,于当年12月,逮捕了 3男1女(此后被称为Guildford4人帮)的北爱尔兰人,指控其中的Gerry Conlon为主犯,宣布破案。Gerry的父亲Guiseppe,为了帮助他儿子,从贝尔法斯特赶到英格兰,却连同Gerry的阿姨一家全部共7人作为 爆炸协从犯被逮捕(被称为Maguire7人帮)。

警察能够如此迅速的破案,得益于当时的反恐法。此法规定了警察有权在拘留任何人长达7天而不需要任何正式的手续,在此期间也剥夺了受关押者的所有权利。7 天,是太长了还是太短了?警察似乎有足够能力在7天之内迫使犯人招供,也包括了屈打成招(这并不局限于肉体折磨,还包括了精神上的)。 Guildford4人和Maguire7人正是这样的冤案的典型。

从没有证据显示Guildford4人和IRA有任何关系,他们本身也不过是些游手好闲的混混,根本不符合恐怖分子的特征。尽管他们在法庭上声明他们是屈 打成招,被迫签押的,但还是在1975年10月被判有罪。在宣读他们的无期徒刑判决时,法官甚至表达了对因不能判决他们叛国罪从而可以绞死他们的遗憾。 Gerry的父亲被判12年,后来死在狱中。

1977年2月,在另一起爆炸案中受审的4个IRA成员要他们的律师提起对Guildford爆炸案四个无辜的人受刑的关注,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4个人对此事件的参与,事实上他们也从未公开承认过,IRA至今也没有透露到底是谁干的。

Guildford4人曾经上诉,但被驳回。1987年,法院签署了备忘录,说这四个人不像是恐怖分子,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推翻原判。1989年一名侦探发 现Guildford4人之一的Patrick Armstrong的原始审讯打字记录被大量修改添加过。这样的涂改使之和在法庭呈上的笔录和打字记录极其一致,反而显示了审讯的笔录是伪造的,泄漏了警 方伪造证据的罪行。就此而言,已经证明了警方在说谎,整个案子被撤销。Guildford4人终于在无辜服刑15年后,获得了自由。4人中的Paul Hill还被控杀害一名英国士兵,因为他在Surrey警察局里认罪,所以89年他只是获得了假释。1994年针对Paul的指控也被撤销。

Maguire7人中,Gerry的父亲因病狱死,他的阿姨以及他当时只有14和16岁的堂弟妹们后来也得到了无罪释放,因为指控他们使用爆炸物的物证也 被发现是假的。Gerry据说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40到50万英镑的赔偿。后来他出版了自传《Proved Innocent》,后被好莱坞拍成影片《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这部影片,以Gerry父子的感情为线索,深刻描述了在国家,命运前个人的无奈和挣扎,实在是一部感人的作品。

影片中一个场景揭示了整个背景:一个协助了迫使这些人招供的爱尔兰警察找到他的上司,告诉他他发现了原来这些人是无辜的,但他上司只是冷冷的说:They all did it

在整个过程中,尽管被证明了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冤案,却没有一个警察因此遭到降职或者革职。

2005年2月9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签署了声明,向这些仍然活着的受冤者道歉:对于这些成为遭受折磨,非公正待遇的人们,我感到非常抱歉,,,,他们有权得到公开平反。

当年的反恐法从74年开始执行到89年为止,到了2000年又被反恐法2000版所替代。原法中大部分条款都在新法中得到继承,包括允许将嫌疑人拘禁14天。

2005年7月7日,伦敦遭到恐怖分子的自杀炸弹袭击。11月9日,布莱尔首相企图通过新的法案,该反恐法案将允许拘禁嫌疑人长达90天。322名议员投 票反对,291名议员赞成该法案,执政党中49个反叛议员加入反对行列。但国会同时也支持了他的修正案,将14天期限延长为28天。

女人,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座矿山

这张照片是真实生活中的女主角Lois Jenson在《North Country》的海报前留影。



1974年起美国政府迫使铁矿公司开始雇佣20%的女性及少数族裔工人。75年3月25日,单身母亲,仍靠政府福利生活的Lois开始在明尼苏达北部的 Eveleth矿山作为第一个女工上班。当地的男性持保守观念,认为女人只能呆在家里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工作,因此给与Lois及她的女同事们难以忍受的性 骚扰。而女工们因为害怕失去工作只能默默忍受。1984年,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Lois于10月5日向明尼苏达州人权部门投诉,一周后她的车胎就因 为报复而被扎破。1987年1月,州政府认定,矿山对此负有责任,应向Lois赔偿11000美元。但矿山方面拒绝。这使得Lois用了14年的时间,耗 费了她的身心健康,和Eveleth矿山斗争。

1988年3月,经过遭受近50名律师的拒绝后,她最终找到了Paul Sprenger做她的律师。8月,她向地区法院起诉,并得到另外两个女同事的支持。而其他的女工们,却因为恐惧而拒绝协助,相反地还签署了请愿书证明没 有性骚扰发生过。1991年12月,地区法官允许这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性骚扰的集体诉讼案。更多的女工们加入了这场诉讼,连同那些以前曾经反对Lois 的。

1992年1月,Lois停止在矿山工作,她不久连同其他一些诉讼人被诊断为因精神创伤而不能继续工作。1993年5月14日,地区法院裁定:Eveleth矿山对此负有责任,应该制定防止性骚扰的政策,教育职工。但Lois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1993年夏天,退休的联邦法官Patrick McNulty被指派负责决定女工们应得赔偿的金额。他却是个老脑筋而且自身也有性骚扰问题的家伙。Eveleth方面的首席律师虽然也同样是女性,但她 却决定了以人身攻击为主的辩护政策,尽量减少矿山方面的损失。在这个老法官的允许下,她调用了这些女工从出生开始的所有健康医疗资料,在此后的80天审判 里,使得这些女工们不得不忍受所有有关性方面的毫无遗漏的提问,其目的无非是想证明这是这些女工们的错,而不是在矿山方面。事后,一个女工说:这如同在法 庭上遭受强奸。

这审判过程中,老法官常常打瞌睡,只有在女工们受折磨审问时才会精神矍铄的醒来,兴致勃勃地听着。1996年3月,老法官认定这些女工们不过是在夸张,裁定她们每人应得10000美元。此后不久,不知何故,老法官因为在商店里偷东西而被捕。

老法官的裁决于1997年12月被第8巡回法庭推翻,裁定要由陪审团进行重新审判。1998年12月30日,在审判开始前一天,15名女工和Eveleth矿山达成和解,得到350万美元的赔偿。

在此期间,矿山付出了1500万美元作为法律费用,起诉人之一的Pat Kosmach因病去世。

以上是真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North Country》就是根据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保留了事件的大纲,但加入了更多的人性的冲突,丰富了角色。故事一开始,人们可以看到女主角的大概生活:中学时生下孩子,随后的婚姻也不顺利,不得不到矿上打工为生。这会不会使得有些人得出自己选择的结果,活该!的结论呢?:)随着情节的展开,知道了更多的故事之后,人们才会对她有进一步的了解,关注她的命运,这才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Lord of war 和 Warlord

看了以下这幅海报,是否有些头晕?:)



这是影片《Lord of War》的海报。如画面所表示的,它讲的是一个军火商人的故事。一开始,主人公就说:地球上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持枪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想法将另外11人 也武装起来。然后在显示片名和演职员的过程中,画面上却是表现了一粒子弹是如何在军火工厂里成形,成品,被包装,出货,装入集装箱,运到非洲,卸货,被当 地军人拿去,放入步枪里,然后--------便是射入一个孩子的头里。

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力图表现他所从事的职业不过和大家所从事的一样普通。他可以这样来找出合理化理由:不是枪杀人,而是人杀人;卖枪和卖烟没有什么两样,都 是卖对人体有危害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前者还有一个安全装置可以控制;卖枪给自由世界所不齿的那些非洲军阀们也没有问题,因为美国总统相信敌人的敌人是朋 友,美国政府不便公开做的事他便代做了。当然顺便也赚些钱,养活家里。他可是有很多家人,要照料,在家庭问题上他的确也尽了努力,照顾没有出息的弟弟,养 活父母,忠于妻子,虽有逢场作戏,但始终没有变心。

自然,这一行也有其特殊的风险,同行的竞争,会导致流血,危险的不可预测的顾客,也会带来惊险。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与警察进行暴力对抗,而是进行 斗智。在非洲上空的那段就很精彩,国际刑警迫降他那满载军火的飞机,人赃俱获的话就可以抓他了,但他却让飞机停在了公路上(使得警察无法马上赶来)。他就 利用这短短的10余分钟的时间,打开货舱门,使非洲难民们抢走了所有的武器,等到警察赶来时已经什么也没有留下了。更为精彩的是,经过一个晚上,整个飞机 也被难民们拆光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一切都消失在非洲的草原上。

影片借他的一个大客户,西非的一个受过美国教育的军阀(Warlord)的口点明了题目:人说我们是Warlord,我看你才真正配得上是Lord of war。其实如果没有这些军火商,那些大规模的战争和屠杀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军阀也有意思,他安排2个美女服侍主人公,但主人公却因无法在方圆100里 内找到安全套而作罢,更有趣的是,当他问这两个女的:你们有爱滋吗?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这种不知道明天是否能活命的情况下,谁会关心10年后才会有的问 题?

据说此片源于真实的故事,也因为是如此的真实反映了军火商的生活吧,剧组和军火商们的关系都相处得不错,连片中用到的武器都是他们提供的真货(好像如果用道具的话费用会更高,真是讽刺)。

反映这样一个题材,时间跨度又大,很多时候只好用旁白来过渡。这些旁白是精彩,如上面的例子,可圈可点处不少。但影片的进行倒是缺乏精彩了,一些情节太过戏剧化,也使得影片逊色。

这部片子,不属于美国主旋律的片子,而是归类于离经叛道的那种,所以值得为它喝彩。借用主人公最后的台词做结束:人们说我们是军火贩子,其实最大的军火贩子就是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