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希拉里因何失败

200863日巴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写下了有色人种参政的历史性的一页。而他的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却拒绝立刻承认失败,但这只是在她在这场选举中犯下的众多错误中又加了一条:对现实判断错误。

希拉里于2007120日宣布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时可算是胜券在握:布什发起的伊拉克战争深陷泥潭,经济持续低谷,人心向背;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胜,占了众参两院的多数;她又在民意调查中的高居下一届总统名单榜首,远远抛离对手。如此说来,民主党候选提名可以是手到擒来了。

可是就在这里她犯了第一个错误:没有认清这些现象后的真正民意实际上是“人心求变”。面对求变的呼声,希拉里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虽说她是第一个有实力问鼎总统的女性,但如果她当选的话,那么从1988年起24年的时间里美国总统不是出自于克林顿就是布什家族了。就这一点而言,她并不能代表变化。

其次是对克林顿品牌的利用。提到希拉里,自然人们要联想到她丈夫,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确,在布什政权把经济搞砸之后人们自然会缅怀在克林顿当总统期间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在那段时间里大量涌入的墨西哥裔的人们也对克林顿夫妇有好感。但这却如同双刃之剑,爱屋及乌,恨乌也及屋。克林顿当政8年内得罪的党内诸多人士,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受到伤害的美国制造业工人,前者关系到超级代表的投票,后者关系到选民对希拉里经济政策的信任,都是不利的因素。在选举期间比尔·克林顿频频失言,得罪了黑人选民,激怒了民主党元老肯尼迪,也拖累了希拉里。

再次是选举策略问题。选举总统就是看谁塑造的形象受欢迎。奥巴马是改革变化的形象,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而克林顿却把自己定位成具有丰富治国经验的政治家,简直就像是现任总统了,一开始就不免处于守势。在制定策略上也缺乏长远的眼光,以为只要2月初的“超级星期二”里一举拿下几个关键大州便可结束预选,没想到这场选举一直可以拖到6月初,资金也出现不足。在奥巴马连连获胜的形势下不得已打出的负面攻击性的广告,也让选民侧目。

要不是奥巴马也犯了经验不足的错误,又被其牧师拖累,希拉里可能还要输得更惨。

08-06-06(06-13)

从外长下台看保守党政府的弱点

外交部长伯聂尔终于下台了。去年八月他与女友引人注目的出席宣誓就职典礼时无疑是当时哈帕内阁的一颗闪亮的新星,但没有人能预料到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如同流星一般的坠落成世界的笑柄。

伯聂尔上任初便搞错了海地领导人的名字,然后又因要出席一个不重要的会议而花费两万多旅费让人皱眉。今年四月,他公然要求阿富汗的坎大哈省长下台,造成了干涉别国内政的极坏影响。在缅甸救灾问题上,他更是随口答应派遣军用飞机,结果却发现要花费近百万从俄罗斯借才能兑现承诺。自然,他那和犯罪团体地狱天使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女友更使得他的名誉扫地,也给加拿大政府蒙羞。

但从这事上可以看到哈帕政府的两个弱点。首先就是没有足够的人才。哈帕的第一次组阁就做了两件和他平时的主张格格不入的事:钦点了一名保守党高级干部为参议员以任命他为内政部长,这与他一贯提倡的废除参议员的任命制相矛盾;策动前自由党贸易部长艾民信叛党,使他连任部长,又和他谴责前保守党副党首施当娜叛党到自由党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这都是因为保守党内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才不得已而为之的。组阁还得考虑地区平衡,各省都要照顾到,否则会失去那里的选票。可惜保守党在安省魁省这两个最大选区的人才不够,部长们表现令人失望:财政部长费海提不断的表示着对安省的自由党省政府不满,似乎还没有忘记他前安省保守党政府财政部长的身份;来自魁省的伯聂尔干脆是彻底搞砸了。看来这种矮子里挑将军的做法只会导致大量选票的流失。

其次是保守党政府的危机意识不够。伯聂尔女友的经历被曝光后哈帕总理一言断定:那只是外长的私人生活,和外人无关。并把反复追究此事的反对党议员们称为好八卦的管闲事者。但事实是一国的外交部长和谁交往并不是隐私问题,这涉及谁可以接触到国家机密文件的问题。况且伯聂尔在出访阿富汗时还将他女友以配偶身份用公款带同,已经达到了公私不分的地步了。这次导致他下台的直接原因是他将有关北约的机密文件留在女友家近五星期,但政府似乎在此期间对重要文件的去向漠不关心。伯聂尔的女友在十多天前已经在接触各大媒体,要有偿的公布她所知道的真相。保守党对此也是一无所知,直到采访的节目即将公开前才让伯聂尔辞职了事,但损失已经造成。

伯聂尔本人对这次丑闻事件自然要负一半责任,但另一半应该算在保守党政府上,如果他们有足够的人才,或者对于危机的应对得当,都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08-05-30(06-06)

原住民寄宿学校--加拿大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到二十世纪中期为止,在加拿大政府资助下,各大基督教教会为原住民的孩子们开办了遍布全国的寄宿学校,提供语言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但实质上是要强迫原住民们融入以英法语言为官方语言,基督教为唯一信仰的主流社会。按照现在西方社会爱指责中国的西藏政策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文化大屠杀”。其实加拿大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系统的国家,类似的学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存在过。

当时的法律规定,所有六岁到十五岁的原住民孩子都必须离开家庭,被送到寄宿学校。在学校里,孩子们被强迫只能说英语或者法语,即使在课堂外或者只是相互之间的谈话,甚至不能从事除基督教以外的信仰活动。如有违反,就会受到严厉的体罚。虽说孩子们可以和父母联系,但因为学校的地址故意被设定在离部落极远的地方,同时也因为原住民狩猎游牧的生活传统,所以一旦分开,就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在父母无法监管,教会又有绝对的控制权力的情况下,孩子们往往成为各式心理生理甚至是性暴力的牺牲品。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早在1909年就有报告表明在加拿大西部的寄宿学校里的孩子们从入学起五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5%60%。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是肺结核,一些学校里近一半的孩子是结核病患者,还有故意将健康孩子暴露在结核病患者中导致患病的例子。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政府对寄宿学校的资助已经远远不够,学校只能靠强迫学生干体力活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毫无教育可言了。到了1998年,最后一所寄宿学校被关闭。但当时的加拿大政府表明了要赔偿受伤害的学生,但绝不为此系统导致的伤害道歉的立场。

从那时起,经过双方多年不断的努力,终于达成了和解,对于受害者个人的赔偿早于去年已经开始,而哈帕总理将于611日在国会正式代表加拿大政府道歉,从而合上了加拿大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但这只是个开始,因为如何治疗受害者们的心理创伤,解决原住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更大的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付出。

08-05-23(05-30)

无法割舍的情感

我一直觉得,在海外的华人,不管是否改变了国籍,对中国的情感总是无法割舍的。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中文就是我们的第一语言。此后无论离开中国多少年,凡是和中国有关的消息,总会让我们牵挂。而平时在阅读中文报道和网页的时候,也因为对文字的熟悉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是英文无法比拟的。

也许有人会以此指责说这是融入当地社会努力不够,但事实上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齐心协力建成了现在的加拿大,没有谁可以强迫移民完全割断和母国的关系和情感,这也不符合加拿大的价值观。相反的,正因为一人一票,各大政党对争取各族裔的选票极为重视,即使只是表面文章,也是争先恐后,不甘落后:每到中国新年,政客们便去华埠喊“恭喜发财”;锡克教大游行的时候也看得到披纱包头作印度人打扮的政客们混杂其间;哈帕总理也不例外,去年年底曾出席华裔社区为中国雪灾募捐的机会,最近又出席了犹太人社区庆祝以色列建国60周年的庆典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维持和母国的情感和融入本地社会并不矛盾,移民应该发挥多元文化背景的优势,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当西藏暴力冲突被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国际奥运火炬接力受到干扰的时候,我们感到了傲慢和偏见,以及对冷战思维下意识形态斗争的无奈。全世界各地华人自发的示威抗议活动正是对另一种片面宣传定式的棒喝,也缓和了冲突局势。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忍不住要从各种媒体报道中时刻关注局势的发展,为所发生的人间惨剧而悲伤,也为找到幸存者而欣慰。虽说远在海外,除了捐款外能做的事有限,但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吸取了西藏暴乱的教训,不再封锁消息,而是全面报道,接受外援,竭力抢救。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体也意识到了这个改变,于是报道逐渐趋于正面和客观。这是好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有益于帮助灾民。

让我们一起祝愿中国早日平安渡过难关。

08-05-16(05-23)

加拿大人在海外的人权

哈帕总理上任频频以人权捍卫者自居,更因中国政府审判恐怖活动嫌疑者玉江山一事喊出不以人权换取经济利益的口号,要进行勇气外交,也因此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其实加拿大公民在海外被羁押审判的例子不少,并不是都能得到政府如此的关注。且不说同样因恐怖活动而在美军基地受审的卡达尔,最近频频见报的布兰达·马丁(Brenda Martin)就是一个例子。

加国公民布兰达从2000年起在墨西哥为阿伦·瓦格(Alyn Wagge)做厨师,被解雇时得到了两万六千元的遣散费。她又将其中的一万投资给阿伦的公司,但阿伦发现后又将这些钱还给了她。问题是,阿伦开设的投资公司是个骗局,有15千人受害,金额多达6千万美元。现在阿伦因此案在美国服刑十年。可是墨西哥政府认为布兰达知晓内情,同时有关那1万美元的投资也有洗钱的嫌疑,因此逮捕了她。

在墨西哥的司法系统之下,无罪推定原则很难得到执行,被告一般都得花费钱财和精力来证明自己无罪,除了少数有钱人之外,大多数人深受其苦。国际大赦组织也屡次指出了这个问题。布兰达更因其外国人身份而不得取保候审,以至于必须被关在监狱里等候审判。但墨西哥的司法程序相当繁琐,首先是所有的程序必须由文字记录,然后又必须经由认证的专业人员翻译成英文,其间布兰达的律师还试图挑战这种导致没有定罪就长期关押的制度。这么多步骤下来,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布兰达忍受不了狱中的生活,终于崩溃,威胁要自杀,通过友人向外界呼吁,才引起了加拿大媒体和政府的注意。

但和加拿大媒体高调谴责墨西哥政府同情布兰达的论调不同,加拿大政府对此事相当的低调,只是在布兰达今年422日被判有罪后建议她认罪不上诉,然后墨西哥政府可以将她遣送出境,在加拿大继续服刑。等她到加拿大后,就可以按加拿大的法律提前让她获得自由。51日,布兰达终于重新踏上了加拿大的国土。

加拿大政府的对应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保持政府间的协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同时又避免造成国际上施加压力导致干涉内政的印象,这次的法官就明确表示他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政府的压力。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保障了加拿大公民的利益。而当初哈帕总理高调严词针对中国政府的真正动机,未免有些让人怀疑了。

08-05-08(05-16)

移民政策面临着变化

加拿大是一个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所以移民政策关系着国家的基础。但是现行的政策正面临着变化。

由执政的保守党提出的C-50法案正在国会审议之中。该法案认为:在现行的移民政策的框架下,只是是严格按照申请时间先后处理,不论是何种移民,都是一视同仁。但因申请过多,处理时间又慢,长期下来已有近百万份申请积压,导致加拿大很难及时引进急需的人才。因此应该赋予移民部更大的权力,使得移民部可以自行决定对何种移民加快或者放慢处理速度。

这项法案看似合理,其实疑点颇多。首先是对于加拿大急需人才的定义,移民部只是含糊的表示这可能随着时间不同而有变化,但从众多大企业对此案的赞扬声中可以看出,现在加拿大急需的只是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廉价劳动力。其次,法案中提到新政策仅适用于2008227日以后的申请者,所以对于解决目前诸多申请积压的问题是毫无作用的。

目前的移民政策是用评分系统来评估申请者,对移民本身的教育程度和技能要求极高,以此标准衡量,不少加拿大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第一任总理都不能及格。但事实是加拿大并没有做好吸收这些人才的准备,因为诸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的行业都有一套繁琐的自我保护性的行规,入行的门槛极高,对于外来者来说几乎就是封闭性的。而移民标准并没有反映这样的现实,以至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陷入了不得不以最低时薪打工养家的境地。加拿大政府应该致力于避免埋没移民的才能,而不是对此视而不见,只是迎合大企业的短期需求。

保守党对此案的处理方式也让人难以赞同。既然是有关移民这一基本国策的改变,就应该在广泛征询意见,不局限于党派之争的前提下,尽量获得大多数议员的支持。而不是看准了自由党不愿进行大选的弱点,将此案绑定到预算案中作为信任投票而力图强行通过。这样难免使得人们怀疑保守党持有反移民的立场。

08-05-02(05-09)

保守党被丑闻困扰

最近联邦保守党有点烦。从2月底贿赂已故议员卡德曼的风波开始,以及某保守党议员十六年前的歧视同性恋发言的录像被公布,直到到415日党总部被皇家骑警搜查为止,可以说是数月内丑闻一件连着一件,没有止息。在野党对这些问题的追究,占据了国会讨论的绝大多数时间。

这次的搜查事件起因是20074月加拿大选举办公室认为保守党在上一届选举中财务有问题,而保守党则竭力否认有任何不当的行为,并提出控诉,要在法庭上相见。皇家骑警对保守党总部的搜查,也是应加拿大选举办公室之请进行的。

按照选举法,保守党的用于广告上的费用上限是一千八百万,为了避免超过额度,保守党采用了“一手进一手出”的策略:党总部先拨款给各地候选人,后者马上以同样的金额向总部购买广告,而这些广告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最后印上了各地候选人的小字而已。虽说这样是收支平衡,其实候选人可以把这笔开销作为竞选费用向选举办公室申报并得到退款。但选举办公室不认为这是合理的开销,这正是问题的所在。

这些丑闻并不能构成足够的理由让保守党下台,但对于保守党数年来精心塑造的清廉形象却是致命性的打击。上次选举中,保守党一再对丑闻缠身的自由党大肆攻击,并警告选民们说:如果你们再让自由党上台,就等着更多的丑闻被暴露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负面的攻击性广告,也正是以“一手进一手出”的方式出笼的。上台后,为了和以前的自由党政府有所区别,哈帕政府致力于通过新的法案,要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以及控制企业组织的政治捐款。

这一切的努力在最近不断的丑闻风波里已经白费,人们也终于明白原来保守党和自由党最多也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别而已。

08-04-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