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巴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写下了有色人种参政的历史性的一页。而他的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却拒绝立刻承认失败,但这只是在她在这场选举中犯下的众多错误中又加了一条:对现实判断错误。 希拉里于2007年1月20日宣布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时可算是胜券在握:布什发起的伊拉克战争深陷泥潭,经济持续低谷,人心向背;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胜,占了众参两院的多数;她又在民意调查中的高居下一届总统名单榜首,远远抛离对手。如此说来,民主党候选提名可以是手到擒来了。
可是就在这里她犯了第一个错误:没有认清这些现象后的真正民意实际上是“人心求变”。面对求变的呼声,希拉里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虽说她是第一个有实力问鼎总统的女性,但如果她当选的话,那么从1988年起24年的时间里美国总统不是出自于克林顿就是布什家族了。就这一点而言,她并不能代表变化。
其次是对克林顿品牌的利用。提到希拉里,自然人们要联想到她丈夫,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确,在布什政权把经济搞砸之后人们自然会缅怀在克林顿当总统期间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在那段时间里大量涌入的墨西哥裔的人们也对克林顿夫妇有好感。但这却如同双刃之剑,爱屋及乌,恨乌也及屋。克林顿当政8年内得罪的党内诸多人士,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受到伤害的美国制造业工人,前者关系到超级代表的投票,后者关系到选民对希拉里经济政策的信任,都是不利的因素。在选举期间比尔·克林顿频频失言,得罪了黑人选民,激怒了民主党元老肯尼迪,也拖累了希拉里。
再次是选举策略问题。选举总统就是看谁塑造的形象受欢迎。奥巴马是改革变化的形象,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而克林顿却把自己定位成具有丰富治国经验的政治家,简直就像是现任总统了,一开始就不免处于守势。在制定策略上也缺乏长远的眼光,以为只要2月初的“超级星期二”里一举拿下几个关键大州便可结束预选,没想到这场选举一直可以拖到6月初,资金也出现不足。在奥巴马连连获胜的形势下不得已打出的负面攻击性的广告,也让选民侧目。
要不是奥巴马也犯了经验不足的错误,又被其牧师拖累,希拉里可能还要输得更惨。
08-06-06(06-1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