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5日星期二

KATRINA过后的杂感

一,
时值CBC罢工,每天看几位愁眉苦脸的管理阶层读完新闻后,就要训练自己看纯正伦敦口音的BBC了。几天下来,也有点习惯了。这不,昨天看到BBC评论布什视察灾区,说:总统尽管只是在短短的5周休假中,但还是因为灾害而大幅度的削减了假期,居然提前了两天结束休假。其实他早已在8月30日结束休假飞回办公室的路上已经视察过了

BBC居然敢这样嘲弄米国总统,我有点怀疑他们的立场了。还好他们不是中国人,否则就要陷入:批评布什=〉反对北美的价值观=〉为GCD作宣传的奇特逻辑了。

二,
布什好像是米国历史上休假最多的总统,可能是他比较虔诚吧,相信上帝会替他照顾好一切的。

三,
布什休假期间,还是要对一些纪念日发表看法的,比如:日本投降60周年。

And I remind people, when they think about the conflict we're in, to think about World War II, when an enemy of ours -- Japan, for example -- is now a loyal friend and an ally because of the hard work we did, not only during the war, but in the post-war reconstruction of Japan.

小泉听了,肯定要对米国在二战中对日本的重建工作的成果感动得热泪盈眶的。

四,
布什休假期间,战死在伊拉克的士兵的母亲在他农场外露营抗议。事情闹大了,他也不得不发表讲话:

I grieve for every death. It breaks my heart to think about a family weeping over the loss of a loved one. I understand the anguish that some feel about the death that takes place.

这个SOME,让大家琢磨了半天。

五,
远在飓风生成之前,专家们就预测到有问题。但是财政预算不够做加固工程的,说是为了国土安全,去打从未袭击过米国的伊拉克,开销太大,不仅如此,还把州兵调动了一部分去战斗在保卫祖国的第一线。如果是发生在越战的时候,布什他爹是不会让他去国民警卫队的吧。

六,
政府在飓风来临前发出疏散命令,按照米国人民的高觉悟,能跑的早就跑了。可惜了那些没车,有病和领救济的。特别是那些特困户,因为已到月底,救济金是在月初发,所以怎么也不肯走,自然,不相信灾难会这么严重,也是一部分原因。

七,
飓风轻松冲垮了堤岸,水灌入新奥尔良市。米国的子弟兵们在奋力抗洪,当然是在充分保证了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比如:从直升机上扔下沙包,而晚上不出动,让沙包被冲走。

八,
飓风过后,一片狼藉,电视转播让我们好像看到非洲的某地灾区,原来先进国家的贫富不均也是如此鲜明的存在着。自然,不少人会轻轻的一转话题,成了夸奖米国新闻报道的自由了,所谓一俊遮百丑吧。但就那些受灾的人来说,不是幸福的感受享受这最重要的权利的时候,而是要生存。

九,
很多人认为的北美文化特点之一是:不能认错。比如这次,好像大家觉得米国政府有什么做错了,但布什只是说结果是不能接受的,而从他到下,还没有看到谁为自己没有尽职而道歉赔罪的。当然,有些人又要强调能够行使批评政府的权力已经是很幸福了。

十,
引用民主党议员Cummings的话作为结束:
Many of these Americans who now are struggling to survive are Americans of color,we cannot allow it to be said by history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who lived and those who died in the great storm and flood of 2005 was nothing more than poverty, age or skin color.

05-11-28

非马(FEMA)是匹什么马?

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的简称。

Joe Allbaugh是布什上任后指派的FEMA长官,在清除克林顿指派的前任的势力上十分卖力。可惜他偶尔使用过无数次FEMA的波音飞机作私人用途被发 现,自愿离开了这个职位。对他来说倒是好事,因为他现在作为顾问可以从政府的伊拉克和FEMA中拿到更多的咨询费和好处。

对了,Allbaugh曾领头花了近50万美元开发过一个“新奥尔良和南路州大飓风灾害应急计划”的项目,唯一肯定的是:他们花了钱了。

2001年美国阿拉伯马协会解雇了一个叫Mike Brown的执行秘书长,主要是因为他用了更多的时间帮助布什竞选而不是完成本职工作。这位被布什爱称为“Brownie”的人才,马上被他大学里的室友 Allbaugh推荐为他的继任。 以Brownie为首的8位首长中,有5个人是根本就没有应对灾害经验的,他的主要助手原来是电视记者,另一个原来负责总统竞选讲话的。

2003年FEMA被降格到国家安全部下属,所以原来有经验的专家和职员都离开了岗位,很多部门根本就没有负责人。

现在FEMA就是这样在Brownie的领导下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救护工作。

05-11-28

一个平民议员的葬礼

2005年7月16日星期六上午,我驱车去Johnston Heights教堂,那里要举行卡德曼议员的葬礼。

沿着152街开过,车流只有到接近教会时才略见拥挤,有警察告知:教堂停车场已满,可以在小路路边停车。下车后看到,人们络绎不绝的走向教堂,看得出都是 本地的居民,有的抱着孩子或推儿童车,有的甚至牵着狗,如同参加一个野餐聚会一般平常。教堂停车场里停满了普通的小车或卡车,几乎没有高级车,典型的素里 市风格。只有接近正门的那凯迪拉克加长车,才显示了这次来宾中的重要人物:总理马田。

到了教堂才知道,里面的位子包括侧厅都已经满了,很多人只能坐在屋外的草坪上,看电视的转播。从媒体接待处的教堂二楼看下去,讲坛上挂着卡德曼低首弹吉它 的照片。很快,葬礼开始了,马田的讲话主要是重复他在唁电中对卡德曼的评价,说他是正直诚实的人。代表省长的Kevin Falcon也是以官方套话为主。倒是一些以友人私人身份出席的演讲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地的省议员Dave Hayer提及了一些和卡德曼私交中的小事,如Dave第一次听到卡德曼儿子杰西被杀害,赶去慰问时,卡德曼反而问及Dave父亲(新闻工作者,因报道印 航爆炸案等锡克教问题而被杀害),让他深受感动;Dave第一次当选省议员,卡德曼去议会看他,却因需要戴领带而窘迫(卡德曼以留长发,只穿劳动布衫裤为 其代表形象)。

一位素里市议员以卡德曼家庭朋友的身份,描述了卡德曼长期以来作为令人信任的女子足球教练和她朋友的形象。并且指出,所有素里市议员除了2个在外地的,都出席了葬礼,感谢卡德曼为本地所做的贡献。

一位从事青少年犯罪纠正工作的老妇人走上了讲坛,她讲述了几个卡德曼在帮助他们工作时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被残杀,她的哥哥因为心理受到伤害,小小年纪就走上了犯罪的道理。当卡德曼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带着这男孩到他儿子杰西的墓地,坐在墓碑前,对他 说:我知道受害者家属的心情,没有人注意到受害者家属们从此会过着怎样的日子,他们会困惑,会愤怒,我理解你。他们就这样谈了一个多小时,结果是:这个男 孩从此再也没有惹过麻烦。

卡德曼去年和BC各地的纠正中心的青少年105名进行过类似的谈话。他常常要他们双手拿着受害者往往也是同龄人的照片凝视,然后告知他们这些受害者的故 事。最后,他会给他们看杰西的录像,踢球,唱歌,露营,然后是杰西被杀的那天他们走过从停车场到医院的漫长的那段时间,对他们说: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重 复这样的悲剧。在这105名青少年的追踪调查中,只有5名又惹了麻烦。可见谈话的效果了。

老妇人以一封这样的少年给卡德曼的来信结束,赢得了全场最经久热烈的掌声,有对她们中心工作的贡献的感谢,当然也有对卡德曼的尊重。

主持的牧师以基督去世前原谅世人为结束的话题,不料他话题一转,抖了个包袱出来:恰克临终前问我,既然基督什么都原谅了,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原谅我在 2005年度预算案投票中支持了自由党呢?全场轰然大笑,总理马田当然是笑得最厉害的,这也可能是他出席葬礼的最重要的原因吧,可惜不能同时看到保守党领 袖海保信的表情。

苏格兰风笛吹响,卡德曼的遗物被慢慢抬出。大家的心情又回复沉重,好像才开始慢慢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人去世了,他活着的时候,你把他当朋友,而不是 高不可攀的政治家,因为他是那么容易接近,在你需要他的时候又会及时地得到他的帮助;他不在了,你才会觉得这损失对每个人是多么的巨大,因为他这样的平民 议员,是独一无二的,他所做的,看起来是很平凡的事情:诚实,正直,追求法律公正。但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所影响,为选区人民着想,却 不是谁都做得到了。这也许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吧。

日本甲级战犯和靖国神社的一些知识



5月26日日本厚生省(卫生部)劳动政务官森岡正宏在自民党议员会议上,表示支持小泉的靖国神社参拜,并说这是件好事。并说: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占领军捏造出反和平反人道的罪名进行的单方面的审判。甲级战犯的家属们一直在领抚恤金,在日本国内这些人早已不是罪犯了。

小泉对这事的评论是:我没听到。现在就算提起这样的发言,也没有什么办法。甲级战犯的责任通过战争审判早已结束。

这位森岡,原来是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的秘书,这位奥野在88年因为说了日本当年没有侵略中国的意图而被迫辞职。

甲级战犯和靖国神社始终纠缠在一起,不妨看一下相关的一些知识。

一,甲级战犯

甲级战犯是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按照第五条:反和平和反人道罪的定义进行审判,罪行最严重的等级。对于德国纳粹,主要是反人道方面的罪行;对日本则是偏 重于反和平。甲级战犯是对战争进行策划,准备和实行的那些人;还有乙丙级战犯,主要是审判他们虐待俘虏的罪行,分命令者(乙)和执行者(丙)。

日本有28名甲级战犯被起诉,他们是:荒木貞夫,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大川周明,大島浩,岡敬純,賀屋興宣,木戸幸一,木村兵太郎,小磯国昭,佐藤賢 了,重光葵,嶋田繁太郎,白鳥敏夫,鈴木貞一,東郷茂徳,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永野修身,橋本欣五郎,畑俊六,平沼騏一郎,広田弘毅,星野直樹,松井石 根,松岡洋右,南次郎,武藤章。

以上这些人,大川周明因为精神病被免予起诉;永野修身和松岡洋右在判决前就病死了。所以实际上只有25名甲级战犯受到判决。这28人中有14人作为昭和时代的受难者在靖国神社被祭祀。他们是:

绞刑判决的: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武藤章,広田弘毅。

无期徒刑死在狱中的:梅津美治郎,小磯国昭,平沼騏一郎,白鳥敏夫。

20年徒刑死在狱中的:東郷茂徳。

死在判决前的:永野修身,松岡洋右。

1946年12月23日以上受绞刑的7人尸体被火化,没有交给家属,而是由美军打碎后扔到东京湾。但12月25日,小磯国昭的辩护人三文字正平偷偷的从现 场回收了一些骨灰(当然这7人的骨灰都混在一起了),以战死的侄子的名字寄放在附近的庙宇,最后被移到爱知县的三根山顶,建立了殉国七士庙,直到现在。

(扯远了说,纽伦堡审判后判死刑的12人包括自杀的尸体被烧化后扔到河里)

二,没有被审判的甲级战犯们

以下6人被指定成甲级战犯却逃脱了审判:岸信介,児玉誉士夫,近衛文麿,笹川良一,正力松太郎,本庄繁。

岸信介是自民党第一任干事长,此后担任了第56到57任首相。有意思的是,他和笹川良一这两个甲级战犯,得了第一届联合国和平奖。引起了众人的议论纷纷。 他的弟弟佐藤荣作也是个人物,曾经因为受贿嫌疑险些被逮捕,但被当时的法务大臣强行中止了逮捕执行,后来成为第61到63任首相,提出非核三原则,获得诺 贝尔和平奖。岸信介的女婿是安倍晋太郎,其子安倍晋三于2003年任自民党干事长。

笹川良一传闻和川岛芳子有一手,本人从不否定或肯定。战后靠经营赛艇(如赛马一般的赌博)致富,和日本战后右翼团体极有关系,是日本政界的黑幕。日本新闻界不敢发表他的批判报道,成为禁忌。

児玉誉士夫在战前就是有名的右翼分子,侵华时建立了児玉机关,以开设店铺为名,从事间谍活动。因此敛财1亿美元以上,是合法所得还是从中国掠夺,大家可以 想象。战后他凭此资金和CIA合作,逃脱了起诉后,又成为自民党的重要资助人。随后创办日本暴力团关东会,一直发挥对日本黑社会的影响力。他和岸信介对当 时的韩国****?独裁?总统朴正熙(元伪满洲国将校)有很好的关系,为日韩恢复邦交做出了贡献。他控制的暴力团,和韩国情报机构合作,在绑架金大中事件 上也插了一腿。他也在日本战后最大的黑幕:田中角荣洛希德受贿事件中作为美方的代理,是个重要角色。

正力松太郎是警察出身,在战前镇压****和社会主义者的运动上立了大功。随后买下经营不善的报纸:读卖新闻。为该报成为日本主流报纸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同时作为日本职业棒球球队的老板,发展了和美国职棒的交流,等于是现代日本职棒的奠基人。他还是日本电视广播,原子能发电的促进人。

以上四人,在战后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衛文麿和本庄繁在侵华过程中赫赫有名,在被指定甲级战犯后自杀。

三,战犯的释放

1952年旧金山条约签订,日本恢复主权后,改进党(现在的自民党)开始了恢复战犯名誉的活动。

这以前战犯如同普通的犯罪分子,没有退休金,家属也没有抚恤金。52年5月1日,当时的法务总裁改变了国内的法律,规定:拘留中死亡的战犯是因公死亡,被 逮捕的战犯是被拘禁的人。这样可以援助他们的家属。加上53年施行的《恩给(军人补贴)改正法》,连本人的拘禁期间也加进可以领补贴的时间。

另外据统计乙丙级战犯有5700名,刑满后还有近千人没有被释放。当时国内对他们的普遍看法是他们只是服从甲级战犯的指挥。所以日本律师协会开展要求释放战争受刑者的署名运动,征集了4000万人的签名。

于是,注重于甲级战犯恢复名誉和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改进党和注重于乙丙级战犯释放的社会党合作,在国会通过了释放和赦免战犯的法案。

52年通过的《释放战犯拘留者决议》,《因战争犯罪而受刑的释放决议》,53年通过的《因战争犯罪而受刑的赦免决议》,55年通过《立即释放战争受刑者决议》,这一系列决议成为发给战犯家属抚恤金补贴及战犯本人补贴的法律依据。

虽然有人提出战犯不受国内法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律不完备以及战犯不是服罪只是受刑,所以要恢复他们名誉。但恢复名誉一事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承认。

四,战犯祭祀

日本恢复主权后,修改了遗属援助法案。其着眼处在于:所谓在亚太各地进行的战争审判,是在日本丧失主权的期间,无视日本的主张,单方面进行的审判。由此, 即使对外承认审判结果,在国内法上不应该把战犯当作犯罪分子。遗属们也应该被当作一般战死者遗属们一样对待。因此打开了祭祀“大东亚战争罪犯”的门路。

旧金山条约虽然依照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设置了种种限制,但并没有详细到如何处置甲级战犯和靖国神社的祭祀。可能是没有想到吧。这就留下了日后合祭运动的余地。

其实1959年靖国神社已经进行了第一次甲级战犯祭祀。神社方面说,他们只不过是按照厚生省(卫生部)送来的“祭神名票”(记载应该祭祀的人名)进行祭祀而已。这已经和中曾根以后的日本政府解释不一致了。

可以看出,毫无疑问,是厚生省和靖国神社相互协作,窥准时机,达到了为甲级战犯祭祀的目的。这一切,都深深地打上了日本政府的烙印。

1967年10月,连遗属也不知道的情况下,靖国神社对14名甲级战犯作为“昭和殉难者”进行了祭祀。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进行了战后首次正式参拜,引起国际不满后,自民党曾经提出过要把甲级战犯除外,但据说神社方面以宗教信仰自由为理由拒绝了。

事实是否是这样呢?1970年6月30日,靖国神社总代会上,因青木一男原大东亚大臣的强硬主张决定了合祀甲级战犯,但时期由神社的宫司(头头)决定,当 时的宫司尽量拖延了时间。直到1978年11月,换了新的宫司松平,终于进行了秘密合祀。这事于79年4月被报道出来,然后在85年参拜后,成为国际问题 至今。

宫司松平对此的解释是:东京审判是在旧金山条约前仍在战争状态中进行的,就是军事审判,被处死的人们如同死在战场上一样。

结语

日本政客在这个问题上的普遍意见如下:甲级战犯(昭和殉难者)是因公牺牲,和死刑犯被处死不一样;因此,在福利上和普通人一样待遇。从50年代起日本官民 协作,为这些甲级战犯招魂,至于现在的参拜,反而成了一系列行动上的一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旧金山条约上,也没有禁止招魂这一条。

自然还有对东京审判正当性的疑问。即使依照当时的国际法,也应该审判明显脱离战争行为,比如大量屠杀平民的问题。是否应该包括德累斯顿和东京轰炸,和长崎广岛?所以大多数日本人认为这审判是政治表演,是不公平的。

这一切的背后是如何清算二战的遗留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其实国际上的共识是如果放过了裕仁,那么大家就会心照不宣,明白这些甲级战犯成 了他的替死鬼。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大家可以将此作为定论,把一切责任推到这些战犯身上,做了了断。问题是日本政府一直是小家子气的动作,一面表明接 受审判结果,另一面却始终极力为这些甲级战犯明里暗里恢复名誉,从而也否定了国际共识。而且是故意模糊责任界限,忽官忽私,寻找借口,小动作不断,从而也 难以得到周围国家的原谅。

补一句:岸信介的外孙安倍晋三现在是自民党代理干事长,也是未来的首相的候选热门之一。他在28日发表演讲时说:小泉是为了对那些为国捐躯者表示敬意才去参拜的,这是首相的义务。下一任再下任首相,都应该去参拜。

05-11-28

[翻译]读卖社论:改变历史潮流的日本海海战

今天是决定日俄战争胜负的日本海海战100周年。

1905年5月27日到28日的战斗中,东乡平八郎元帅率领的联合舰队歼灭了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

这是在世界的海战史上非常罕见的完全胜利,震惊了世界。可以与之相比的,是1805年尼尔逊司令率领的英国舰队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阻止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特拉法加海角海战。

日本海海战的彻底胜利以及日俄战争的胜利,会引出各种各样的历史教训。

有关开战,不仅是军事上的问题,还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国家战略。和太平洋战争(注:即二战)有着决定性的不同。

比如,日本的间谍在西欧北欧各地,秘密和俄罗斯的革命运动家们接触,援助资金,致力于搅乱俄罗斯国内形势。

开战前就决定:一旦战局对日本有利,马上进行和平谈判。所以早早地请美国做中介。

充分利用了日本和英国的同盟关系。

集合精英们,和威胁日本的大国俄罗斯决一胜负,渡过了国难当头的难关。

这也给以后的20世纪的历史带来了巨大影响。

让俄罗斯统治的北欧和东欧,以及当时欧美的亚非洲的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日本海海戦后的中国报纸《大公报》评论:“黄种人和白种人共存的世界到来了。”

日清战争后,中国到日本的留学生开始增加,日俄战争后的次年1906年超过了1万人。这些留学生中,有从辛亥革命到建立****政权过程中的活跃人物。

但是,受到世界热切关注的日本,不久选择了战争的道路,迎来破灭的局面。

作家司马辽太郎在小说《坡上的云》里生动描绘了经历日俄战争的明治时代的众生相。他的看法是:日俄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和日本人失去了合理的判断力。

世界历史潮流中,日俄战争的地位是怎样的,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再次思考。

[翻译]读卖新闻2005年4月28日社论

讲和之日 不能忘记“恢复主权”的重要性


今天(4月28日)是日本恢复主权的纪念日,或者可以称得上是“重获独立纪念日”。

日本从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条约生效起,才摆脱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的占领,恢复了国家主权。

虽说今年是战后60周年,但从战争结束开始的6年又8个月是在占领军的统治下的。

旧金山和谈会议上担任日本代表团全权事务总长的西村熊雄在条约生效25年后的1977年,接受杂志的采访时这样说:

“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结社自由,没有任何的自由。”“那六年的痛苦,是现在三四十岁的人们不会理解的。”

现在,人们已经渐渐的淡忘了占领期的记忆,所以有必要再次回顾历史。

GHQ占领期间,日本处于彻底的言论统治下。不允许对远东国际军事审判(东京审判)提出疑问和批判。禁止发行宣布所有被告无罪的印度帕尔法官的判决书。

对于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一事,也不许讨论,甚至强迫解散了对死于原子弹爆炸的文学家的追悼会。

只有在主权恢复后,才第一次实现了政府主持的全国战争牺牲者追悼仪式。

如果考虑到日本拥有不再被外国下令,强迫的权利,也就是主权问题的话,那么真正的战后应该从1952年4月28日算起。

当时,左翼势力主张和苏联等共产圈各国也缔结和平条约,所以才会反对旧金山条约。因为东西冷战的背景,全国舆论一分为二,无法将4月28日作为国定假日来庆祝。

但是现在早已没有了这样的争论,根本就听不到否定当时和平条约的言论了。

所以,我们不妨一起讨论一下把4月28日作为“主权恢复之日”,以及把它作为国定假日的可能性。

众议院已经通过了把4月29日作为“昭和之日” (裕仁生日)的法案,就要送到参议院审理。如果法案获得通过,再加上4月28日的“主权恢复之日”的话,和历史相关的纪念日就会连起来,成为 思考日本的近现代史,以及今后走怎样道路的机会。

孤岛上的主流传道者(下)

要看史大叔心目中的移民像,得从他的家史开始。史大叔的父亲是捷克人,为了躲避纳粹迫害(史大叔的祖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迁到了瑞典,史大叔在那里出 生,又因为害怕苏联进攻,在1951年史大叔5岁时,移民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这期间,他父亲不知道感谢这些为他们提供庇护的国家,却总是不断的批评所在 国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过了很久,他父亲的抱怨才停歇了下来。(自然他要声明:他父母从未对政治经济制度抱怨过

我想,这个经历对史大叔形成他的主流意识,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会认为:人们之所以移民,是为了逃避暴行,政治动荡,迫害,贫穷。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移民,入籍,这种对一生有重大意味的事情,只有在对其母国非常不满的时候才会发生。在他看来这就是对母国的终极背叛。(不知道史大叔是如何批判金·凯瑞的:)

因此他才会对任何对加拿大不满的移民表示生气(他自己的抱怨不在其中:)),对那些人说:你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还是回中国去吧!如果是对政治方面的批评,那简直要引起史大叔的暴怒了:居然敢把你们那么糟糕的制度和俺国家的相比?!你们逃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这些反帝反美还有没完没了的反殖民的意识形态吗?对政治说三道四,却不参与,就是寄生虫

史大叔还曾经拿移民和他在日本的短期居住的经历相比,被我指出了文不对题:登陆时移民都被告知,移民享有除了选举权之外所有公民的权利,是把加拿大当作自己的家。这怎么能和在日本作为外国人的场合相提并论呢?他还指出:中国新移民在加拿大生活比他在日本时还要孤立于主流社会。不巧的是,我才是体会过这两种生活的,所以比他更有发言权,几乎可以断言:史大叔的论断是完全错误的。

但史大叔反而指责是我歪曲了他的原意,他说他的本意是:移民要谦卑一点,不要下车伊始就哇哩哇啦的指手画脚,要知道他所代表的主流,不喜欢移民作改变史大叔的加拿大的尝试,你连自己的国家都改变不了,干嘛到这里来折腾?我们加拿大人不喜欢!

原来他的主流意识就是不喜欢新移民要改变他的加拿大什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

逢年过节时加拿大政客们爱用广东话"恭喜发财"来向华人问候,大陆来的华人多了,有意见说应该是用普通话的"新年快乐"。史大叔不乐意了,说:这是非常传统的说法,为什么一定要符合中国普通话的标准来改变温哥华的习惯呢?原来史大叔连在温哥华范围内发生的改变都不愿看到。

由此还可以看出史大叔不喜欢"多元文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虽说原因之一是他不喜欢联邦自由党,但看他和加西上很多人的争论:移民方一般认为"多元文化"是 好事,强调保持自己文化的特色没有什么不好,让子女通晓多种文化是优势,而不是说一定要放弃或者是努力忘却;而史大叔则认为这是分裂加拿大社会,破坏英语 主流(他后来又补充了法语)的文化。当时大家各执一词,我只是奇怪:好像没有人想用中文文化取代英法语的国定法案,为什么史大叔要这么强调主流和作出捍卫的姿势呢?现在明白了,他是要防微杜渐,把一切由移民带来的可能引起他的加拿大改变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史大叔谆谆教导:即使你守法缴税作贡献,他也不一定承认你是他的人民,拥有加拿大的心

说到移民贡献,就不得不谈前些时候史大叔提出的移民排队论了。移民到底对加拿大是贡献多还是享受多,各种政治智库的数据不一样,著名的右翼--菲沙研究所对移民贡献持否定态度,史大叔对此深感其然,所以才有了让做出多年贡献的加拿大人和新移民享受同样的医疗服务是不公平的抱怨(唔?我用了抱怨这个词?)。

全体移民的贡献统计是个很复杂的计算,还要看移民的种类。特别是中国近来的大部分独立技术移民的统计数据怎样,不得而知。但看加西网上露面的,都不是那种只知道用政府补助来拖垮史大叔心爱的加拿大的主。所以才会有很多人不满意史大叔的这个移民排队论。

其实说来有趣,如果是以比贡献来决定谁排队在前的话,会让我想起以前相声里的类似情形:

出身?移民。好,排这里。
出身?移民,但住这里50多年。好,史大叔到前面。
出身?祖父移民,居住贡献了3代。史大叔靠后。
出身?因纽特人……

这是主流意识吗?我不知道,好在加西并不真正是个孤岛,也不是只能从一个人嘴里了解到什么是主流的。这才是加拿大吸引人的原因,它会越变越好,包括移民对这改变起的作用。

0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