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星期五

冤假错案为何能一再发生?

查尔斯·史密斯医生曾是安省的多伦多儿童医院首席法医病理检查官,特别擅长于儿童解剖,进行详细的犯罪分析,为警方提供关键证据从而将犯人定罪。除了一点:他提供的证据里含有惊人的错误,大多数是站不住脚的。2005年安省重新审查了他参与过的44例案子,发现至少有20例是不够正确的,但已经有13例导致有人被定罪。

史密斯医生参与的案例中大多有这样的特点:儿童意外死亡,没有犯罪证据,而他却往往有惊人发现,断定是孩子的母亲又或者是照看孩子的人杀害的。警方因为信赖他在这一行的声誉,对嫌疑犯在认定有罪的前提下进行疲劳审问,而那些身陷囹圄的人们在失去孩子和受到审讯的双重打击下非常容易崩溃。不少人因此含冤入狱十几年,还有亲生孩子被儿童保护部门带走的例子。

当这一切被公诸于众后,安省不得不安排了特别听证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史密斯医生为何要这么做,不得而知。有人猜测他在儿童医院里工作了24年,进行了1000多次解剖后,下意识中产生要保护受害儿童的幻觉,以至于认为所有经手案子中的儿童都是受害者要捏造证据了。当然更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本身能力不够。这一点他也不得不承认了。

对这些冤假错案的疑问不止于此,人们更多的想知道史密斯医生的错误怎么可能在整个90年代里一直被容忍被包庇甚至一错再错的进行下去?是否整个系统出了问题?90年代初,加拿大开始认真虐待儿童的现象,要求一定要报告涉嫌案例。安省当时缺乏人才,便找到了史密斯医生。他并没有受过有关的训练,却一手接下了任务,成为这一行中的明星人物。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权威越来越不容置疑。早在91年就曾有人对他的报告提出了疑问,此后也是问题不断,但都被权威机构忽视了。

在听证会上,史密斯医生泪眼婆娑的向那些受害者说要因为自己能力不够造成的这些后果表示道歉。其实无论怎样的道歉和赔偿都已不能挽回他所造成的损害。史密斯医生连同庇护他的上司们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再隐瞒,为避免将来发生类似的悲剧而做出些亡羊补牢式的努力才是。


08-01-31(02-08)

解读曼里报告

数月前哈帕总理指定以前自由党副总理曼里为主席组成的独立调查小组,就加拿大军队在阿富汗执行的任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报告,作为加拿大政府今后制定有关策略的重要参考。这份报告于今年122日完成并公诸于众。对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解读。

之前有必要提一下曼里报告的背景。阿富汗问题一直是加拿大政坛的热点之一,随着加军伤亡人数的增多,完成预期目标的预测越来越渺茫,民众的支持率一直在下降。保守党虽然有心延长明年2月到期的任务期限,但也不愿违背多数的民意而导致下台。因此哈帕将自由党也拉入这个调查计划之中,后者毕竟是将军队派到阿富汗的始作俑者,只有两党达成共识,才可以通过有关的法案。

首先该报告不再把明年2月当作一个必须遵守的期限,而认为加拿大军队如果有必要,可以无期限的留在阿富汗直到当地政府能够自治为止。因为在野党都要求军队在明年2月起甚至更早开始撤军,这个提案无疑是保守党乐于看到的。

其次,报告也提出警告:如果不对现行政策进行任何改变的话,在阿富汗的行动必将失败。尽管政府和军方不断宣传所取得的进展,现实还是严峻的:从军事行动开始已经六年多,塔利班武装势力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有增强的趋势;北约其他国家态度消极,只有加拿大军队在人数装备都不足的情况下还在努力执行任务。难怪美国国防部长前些天对北约在阿富汗的表现表示不满。因此调查小组提议,要求北约国家增兵,也要求加拿大政府投资更新军队的装备。这是保守党所不乐意看到的:无期限的执行任务不是无条件的,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最后,报告也建议不再承担以战斗为主的任务,而是将行动重点转移到训练当地的军队和警察上去。这无疑会减少加军的伤亡,也对保持军队温和的维持和平的形象有利。这一点,相信所有政党都不会反对。

总之,曼里报告是一份比较公正和客观的报告,不拘于党派限制,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我们应该拭目以待,看政客们如何将此报告反映到实际的政策之中。


08-01-24(02-01)

“大麻王子”入狱风波

大麻王子”的本名是马克·埃默利。得到王子的称号是因为他一贯宣传大麻合法化的主张还创建了大麻党参加各级竞选,同时身体力行的抽大麻烟并在网上贩卖大麻籽。

加拿大人普遍对大麻持宽容态度,2001年环球邮报的舆论调查发现对于大麻合法化已经有47%的支持率,而近年的结果更是超过了半数。安省法院也屡次判决有关禁止大麻的法律不应该被强制执行。联邦自由党更是在20032004年连续提出了持少量大麻不算犯法的法案,虽未获通过,但政客们的态度可见一斑。

在这种环境下,王子应该是如鱼得水的自由自在了吧?可惜加拿大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邻居:美国。在美国大麻作为毒品被严厉取缔,犯法者会受到严惩。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些美国人以因使用大麻而被美国政府起诉为由,申请加拿大难民,也算是奇闻一件。

美国毒品执法管理局早就盯上了王子,以贩卖大麻籽并涉嫌洗钱的罪名要求加拿大政府引渡他。加拿大警方在2005年时逮捕了他,却没有提出任何指控。王子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终于在2008114日和美国政府达成认罪协议,在加拿大服刑5年。对王子而言,这好过一旦被引渡到美国就得面临15年以上到终身监禁的刑期。

加拿大的舆论对此事并不满意,一方面如前所述的因为普遍对大麻持宽容态度的关系,五年的刑期等同于判刑十五年五年后获假释,甚至已经比某些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惩罚还要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感受到在某种意义上加拿大的内政受到了美国的干涉。以王子多年涉足政治活动的经验,如果不是判断出前途渺茫山穷水尽的话,是不会认罪的。而美国分明是以一件在加拿大并不被认为是犯罪的罪名起诉一个加拿大人在加拿大做出的行为,实在不能说服大多数加拿大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加拿大各级政府和司法机构并没有拿出阻拦拖延引渡赖昌星和高山等回中国的姿态,这算是双重标准吗?


08-01-17(01-25)

遥遥无期的中加旅游目的地谈判

两国之间的旅游目的地协议指的是一方的公民可以以旅游者身份去另一方旅游。中加之间的有关谈判在1999年便已开始,当时尚未有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海外旅游热,也算是有远见的举动。但至今却毫无结果,在此期间,获得旅游目的地认可的国家已经远远超过100个,连美国都已加入了这些国家的行列,只有加拿大仍然被排除在外。难怪联邦政府的国际贸易部长艾民信要提出抗议,声称这是歧视,要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干预了。

为什么谈判历时近10年却没有成果呢?当然有各种说法,比较多的一种是中方不满意加拿大迟迟不能遣返赖昌星高山等一众逃犯,而哈帕政府屡屡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进行的高调批判更是对两国关系雪上加霜,以至于哈帕标榜的人权勇气外交成了前总理克里靖揶揄的洗手间外交。这应该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归根结底应该是旅游目的地协议以至于中加关系到底有多少重要和有多少人在乎的问题。

成为旅游目的地的确能促进旅游业发展。以澳大利亚为例,1997年有6万人次的中国人访问,成为旅游目的地之后,2003年中国游客人次已经达到了25万以上。与此相比,每年只有8万中国游客人次到加拿大。从这个数字看虽然有增长的潜力,但和来自美国的每年67百万游客人次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加拿大受美国影响极大,以至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比如中国虽然已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和老大美国相比,贸易总额仍然差了一位数,只是个零头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政客们大多对中加关系并不在乎。哈帕的一系列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举动与其说是外交,不如说是一种迎合国内保守派的内政选举策略。不过艾民信还是在乎的,因为他是国际贸易部长,此举的成败关系着他的政绩,同时又因为他受着跳槽风波(作为前自由党政府的阁僚,却在保守党政府上台的第一天就变节获得部长的地位)的困扰,屡次表示要引退政界,也想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是以中加关系的现状来看,他能如愿的完成中加旅游目的地谈判吗?


08-01-11(01-18)

经济是今年选举的焦点?

近来政客们信号频传,暗示今年政坛必将风波不断。首先是自由党党首狄安表示自由党要谋求扳倒保守党少数政府,准备迎接今年春天的大选。自由党当前的形势和数月前相比已经有了改善,执政的保守党受到穆鲁尼丑闻的影响,两党的支持率开始接近。看来狄安已经决定结束韬光养晦的策略,主动出击了。

一般认为,今年政府的财政预算将成为信任投票,而保守党因为无法得到其他在野党的支持而倒台。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执政党的策略是在预算案中加入大量减税的措施来吸引选民,一旦被推翻也可以以此作为选举的重要内容。但这次哈帕政府却有不同的举动。

首先是财政部长费海提表示政府不会期待近期内有大量的盈余,个人所得税也不会得到进一步的降低;然后是总理哈帕警告加拿大经济会因美国的经济滑坡而受到严重挑战。这种报忧不报喜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即将到来的大选定下基调:以经济为竞选的焦点。因为保守党在环境和阿富汗问题上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专注于经济便可避过这些不利的话题。

哈帕其实并不愿意马上进行大选,因为在没有把握获得多数政府的情况下,竞选中变数太多,一不小心会失去执政的地位,如同前总理马田那样。他更乐意的是停留在总理的位置上,这样对巩固他在选民心中的执政领导形象有利。同时,如果人们开始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疑虑的话,自然会考虑到保守党的严格管理政府开支的风格,而对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等偏左的倾向于花费在福利和大型建设项目的政策有所保留了。

狄安已经表明了对阿富汗和环境问题的立场,但迄今为止对经济问题还没有明确他的政策。如果保守党成功的把经济转换成重要议题的话,那么狄安也必须疏解人们对未来经济动荡的不安,树立起领导者的形象来。


08-01-04(01-11)

2008年5月1日星期四

震惊世界的布托之死

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遇刺身亡,震惊了世界。该事件之所以有重大影响,是因为巴基斯坦在世界局势中的特殊地位造成的。

911后布什开始了反恐战争。为打败伊斯兰原教旨恐怖分子,他不得不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强人独裁者穆沙拉夫合作并称之为最好的朋友。因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都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原教旨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后者几乎就是他们的强大的后盾。只有倚靠巴基斯坦政府的合作,才能赢得反恐战争的胜利。

穆沙拉夫则在原教旨主义者和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的势力中保持了很微妙的平衡关系,才得以维持他的统治至今。但在今年年底的戒严危机中,他不得不请出民主派的布托,准备和她分享部分权力,以化解西方各国对他的不满。

这次的暗杀事件的背后有着浓重的基地恐怖组织的阴影。布托之死对穆沙拉夫没有丝毫好处,布托的支持者们只会迁怒于政府没有尽力保护。而巴基斯坦陷入混乱状态则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们乐于见到的,他们可以籍人们对政府的不满而征募更多的追随者,而政府也会因忙于处理内乱而无暇顾及他们。

现在距离巴基斯坦的大选只有十余天,由美国主导的逐步实现民主同时又保持穆沙拉夫安定统治的计划已经岌岌可危。作为反恐战争中重要一环的巴基斯坦的局势牵动着全球,这也是为何布托之死会震惊世界的原因。

加拿大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士兵驻扎在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和主要是来自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塔利班武装分子作战,战况不容乐观。政府需要更准确地分析当地局势,制定合理的战略方案,才能争取达到既定重建阿富汗的目标又尽量减少加军的损失。


07-12-28(08-01-04)

拒绝遣返印裔难民风波的背后

1210日近千名示威者出现在温哥华机场,拒绝让政府遣返赖巴·辛(Laibar Singh)。此人于2003年持假护照混入加拿大后,马上便以回印度会遭到政治迫害为由申请难民。但每次申请都遭驳回,他自己也不否认这只是找借口想留在加拿大而已。在他因中风而四肢瘫痪后,便躲入锡克教的庙宇里寻求庇护,以图避免被遣送回国。当地的印裔锡克教社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这次的机场示威更是把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印裔锡克教社区的团结一致,他们的示威行动也在事实上达到了阻止遣返的目的。就事论事,赖巴·辛是以非法手段进入加拿大,本来就是犯罪行为。这次反而以人道人权为由,不仅想就此永久留下,更要政府为其巨额医疗费买单,实在难以赢得同情。如果不问是非,仅以同种同教为由,阻碍公务和法律执行,未免有实行多数暴政的倾向,和民主制度是背道而驰的。

更有甚者,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幕后组织者之一的哈帕尔·辛·纳格拉(Harpal Singh Nagra),见图:出租车中的是赖巴,车后右侧的就是哈帕尔。此人是公然的恐怖组织国际锡克青年联盟的创始人,居然在1998年赢得了加拿大难民身份。警方曾怀疑他涉嫌印航爆炸案但证据不足,他组织中的人更因袭击锡克教中的温和派,前联邦卫生部长杜新志而被起诉。虽有众多的阴影笼罩,却不妨碍他抛头露面,还去渥太华和诸多政客们为赖巴一事游说,也是奇事一件。

联想到今年夏天,不少政界要人参加锡克教的节日庆典,其中有新民主党领袖林顿,卑诗省省长金宝尔等。庆典节目之一的彩车游行中,赫然有印航爆炸案的主犯帕马尔的相片在内。此人在多年前被印度警方击毙,却被当地的锡克教领袖们封为圣人。此事被揭露后,参加庆典的政要们又大多保持沉默,如同这次的赖巴事件一样,他们既不愿意赞同而有干系,又不愿意因为反对而失去这些族裔的选票。长此以往,只会助长滥用难民制度和宗教极端分子的恐怖行为,也难怪印航爆炸案发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真相大白。

07-12-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