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贴多了,才发现自己文学素养不够,很多文章看不太懂,什么“隐喻性夸张”或者“偏正句”等的修辞手法;或者可能是自己理科出身,动辄推敲逻辑,又或是因为程序员的工作,养成抓虫子的习惯。
以下是看到的几个例子:
1,有人说要把我转的帖子长话短说,当然欢迎。但因为理性的坏习惯,忍不住去数了数字数,发现才少了20%左右,至于这是不是短了,困惑中。
2,有人说我是常驻跟贴或被频繁引用,也产生了困惑。查了一下该ID所发的24个主贴,发现我真正意义上称得上跟帖的只有一次,那是在看到作者调侃鲁迅生平时写的回帖,其余的就算是可以说是对作者的也不过1,2个而已,被称为常驻跟贴,又困惑了。这里要说明的是,作者的帖子对我来说还没有有趣到要常驻跟贴的程度,更何况,在这些帖子里,大多数不过是炒冷饭而已。
3,乌鸦有梦。为此,我特地连少年报也查了,总算找到了点资料,没有困惑:
科学家经研究得出了结论:大部分爬行动物不会做梦;鸟类都会做梦,不过大多数只做短暂的梦;各种哺乳动物,如猫、狗、马等家畜,还有大象、老鼠、刺猬、松鼠、鼠、蝙蝠等都会做梦,有的做梦较频繁,有的则少些;鱼类、两栖动物和无脊动物都不会做梦。
4,有人描述:当着全世界媒体观众的面,动用几十万野战军队,使用坦克车、冲锋枪、开花子弹,一连几夜几日地追杀只不过心怀愤怒的学生平民。我不禁得出一 片血海的景象,只是纳闷: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看到一点这样的录像?忍不住做起了算术,如果真是这样,也只死了两千人的话,不是军队太过没用,就是太过仁 慈了吧。结果还被告知,每个逗号顿号隔开的句子都是真的。还是迷惑不解,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5,有人描述:义务教育已经名存实亡。乡村小学的窘相惨不忍睹。农村家长靠卖血供孩子读书,农村学生靠拣剩馒头读大学。不明白大学什么时候是义务教育了。拿个别的事件对整个系统下判断又是什么逻辑。难道又是什么修辞手法不成?
有时提出困惑的问题,被当作不懂文学修辞,倒也罢了,如果被怀疑到动机,纠缠细节,甚至连在哪个时区都不知道,只好叹息:不惑之年,大惑特惑!
05-12-0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