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星期四

震惊世界的布托之死

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遇刺身亡,震惊了世界。该事件之所以有重大影响,是因为巴基斯坦在世界局势中的特殊地位造成的。

911后布什开始了反恐战争。为打败伊斯兰原教旨恐怖分子,他不得不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强人独裁者穆沙拉夫合作并称之为最好的朋友。因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都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原教旨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后者几乎就是他们的强大的后盾。只有倚靠巴基斯坦政府的合作,才能赢得反恐战争的胜利。

穆沙拉夫则在原教旨主义者和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的势力中保持了很微妙的平衡关系,才得以维持他的统治至今。但在今年年底的戒严危机中,他不得不请出民主派的布托,准备和她分享部分权力,以化解西方各国对他的不满。

这次的暗杀事件的背后有着浓重的基地恐怖组织的阴影。布托之死对穆沙拉夫没有丝毫好处,布托的支持者们只会迁怒于政府没有尽力保护。而巴基斯坦陷入混乱状态则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们乐于见到的,他们可以籍人们对政府的不满而征募更多的追随者,而政府也会因忙于处理内乱而无暇顾及他们。

现在距离巴基斯坦的大选只有十余天,由美国主导的逐步实现民主同时又保持穆沙拉夫安定统治的计划已经岌岌可危。作为反恐战争中重要一环的巴基斯坦的局势牵动着全球,这也是为何布托之死会震惊世界的原因。

加拿大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士兵驻扎在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和主要是来自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塔利班武装分子作战,战况不容乐观。政府需要更准确地分析当地局势,制定合理的战略方案,才能争取达到既定重建阿富汗的目标又尽量减少加军的损失。


07-12-28(08-01-04)

拒绝遣返印裔难民风波的背后

1210日近千名示威者出现在温哥华机场,拒绝让政府遣返赖巴·辛(Laibar Singh)。此人于2003年持假护照混入加拿大后,马上便以回印度会遭到政治迫害为由申请难民。但每次申请都遭驳回,他自己也不否认这只是找借口想留在加拿大而已。在他因中风而四肢瘫痪后,便躲入锡克教的庙宇里寻求庇护,以图避免被遣送回国。当地的印裔锡克教社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这次的机场示威更是把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印裔锡克教社区的团结一致,他们的示威行动也在事实上达到了阻止遣返的目的。就事论事,赖巴·辛是以非法手段进入加拿大,本来就是犯罪行为。这次反而以人道人权为由,不仅想就此永久留下,更要政府为其巨额医疗费买单,实在难以赢得同情。如果不问是非,仅以同种同教为由,阻碍公务和法律执行,未免有实行多数暴政的倾向,和民主制度是背道而驰的。

更有甚者,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幕后组织者之一的哈帕尔·辛·纳格拉(Harpal Singh Nagra),见图:出租车中的是赖巴,车后右侧的就是哈帕尔。此人是公然的恐怖组织国际锡克青年联盟的创始人,居然在1998年赢得了加拿大难民身份。警方曾怀疑他涉嫌印航爆炸案但证据不足,他组织中的人更因袭击锡克教中的温和派,前联邦卫生部长杜新志而被起诉。虽有众多的阴影笼罩,却不妨碍他抛头露面,还去渥太华和诸多政客们为赖巴一事游说,也是奇事一件。

联想到今年夏天,不少政界要人参加锡克教的节日庆典,其中有新民主党领袖林顿,卑诗省省长金宝尔等。庆典节目之一的彩车游行中,赫然有印航爆炸案的主犯帕马尔的相片在内。此人在多年前被印度警方击毙,却被当地的锡克教领袖们封为圣人。此事被揭露后,参加庆典的政要们又大多保持沉默,如同这次的赖巴事件一样,他们既不愿意赞同而有干系,又不愿意因为反对而失去这些族裔的选票。长此以往,只会助长滥用难民制度和宗教极端分子的恐怖行为,也难怪印航爆炸案发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真相大白。

07-12-22(12-28)

皮克顿为何只被裁定二级杀人罪?

罗伯特·威廉·皮克顿被视作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凶残的连环杀人犯,人们把在温哥华东端失踪的60余名妇女都认为是被他屠杀在他的养猪场里。但本周是就他涉嫌杀害其中的6名失踪妇女一案,陪审团认定他有罪,但全部是二级杀人罪。

一级和二级杀人罪的不同处在于前者是有预谋的杀人,后者则不是。虽然两者都会导致犯人终生监禁,但前者是25年之后才可以申请假释,后者的期限则是10~25年之后。

为什么皮克顿只被裁定二级杀人罪呢?理由很简单:证据不足。

温哥华东端的妇女失踪早在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但由于她们大多是性工作者,或者是吸毒上瘾的,根本没有得到警方和政府的重视。等到2002年逮捕皮克顿的时候,大量的证据已经因时间过久而无法找到。警方将皮克顿的养猪场翻了个遍,几乎分析了每一寸土里的DNA证据,也只能找到名单中26名妇女的痕迹。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控方只能用环境推断来论定他有罪,而辩方则利用皮克顿智商只有80左右的事实辩称他一人无法实施这么多的谋杀。的确,如果说共同经营养猪场的皮克顿的哥哥以及他那帮常和他进行吸毒聚会的狐朋狗友们对弱智的皮克顿杀人不曾参与甚至是毫不知情的话,那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了。这从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人们的疑问:警方是否急于将皮克顿定罪结案而忽视了其他人犯案的可能性?陪审团应该也有相同的疑虑,因为在长达8天的定罪商议过程中,他们向法官提问:如果皮克顿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杀人,是否也可以将他定罪?

这个疑问,也导致了皮克顿只在二级杀人上有罪。但归根结蒂,是由于各级政府及警方漠视了这些失踪妇女,不愿意花警力保护她们,才导致如此众多的妇女被害。法官裁决皮克顿在25年内不得假释,这已经是二级杀人罪的最高处罚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余下的20名失踪妇女的案子,是否还要继续进行?皮克顿是要在监狱里呆到80多岁了,还有必要再进行审判,最多也就是获得同样的结果吗?


07-12-13(12-21)

保守党政府对于死刑政策的改变

加拿大是一个没有死刑的国家。大多数人赞同废除死刑是因为害怕有冤案发生,而死刑是无法补救的。1959年当时年仅14岁的斯蒂夫·特拉斯考特被判死刑,后来发现审判过程中有问题,幸好死刑尚未执行。但这是导致加拿大于1976年正式决定废除死刑的决定性事件。

加拿大不但没有死刑,而且还以此为由,向别国政府为在当地被判处死刑的加拿大人求情。更有因拒绝引渡面临死刑审判的国际罪犯而引起的风波,赖昌星和高山就是例子。

但最近哈帕政府的两个决定暗示了保守党对死刑政策的向右转。

其一是政府宣布不再为在民主国家里受到公正审判的加拿大籍死刑犯比如美国蒙大拿州的罗纳德·史密斯求情。这一决定引起争议不少。首先是政府把死刑问题和民主制度挂钩当作一张外交牌,其次是导致了一种矛盾的现象:加拿大一方面拒绝向有死刑的国家引渡外国罪犯,另一方面却又不管在国外面临死刑的本国公民。

其二是政府近十年来第一次没有作为共同提案国之一向联合国提出废除死刑的议案。解释是提案国已经够多,不在乎少一个。但国际上对此的理解是加拿大政府已经放弃了在此问题上的领导地位,连大赦国际也表示了关注。

实保守党一向是希望恢复死刑的。1987年穆鲁尼的保守党政府就此提出议案,但还是遭到了否决。因为大多数加拿大人还是支持废除死刑,并认为这是重视人权而引以为豪。哈帕政府为了获得多数支持,不得不收敛保守色彩,与此同时又想通过一系列的小动作来达到削弱现行的无死刑政策的目的。


07-12-07(12-14)

慰安妇议案的背景和意义

20071128日加拿大众议院一致通过了要求日本政府为慰安妇问题道歉的决议,成为继美国、丹麦后第三个提出同样要求的国家。

日本有意无意地回避此类战争责任问题由来已久,这和美国在二战后的政策也有关系。为了在冷战中取得优势,美国放弃了追究日本战争罪行并彻底改造日本的计划。在1952年旧金山条约中签约的西方各国均放弃了要求赔偿的权利,一年后中华民国也签订了类似的条约,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追认了这个现状。日本政府由此认为所有的战争遗留问题已经解决,拒绝受理一切有关的赔偿要求。

1992年当时的官房长官河野首次公开承认了慰安妇存在的这个事实。但其后日本政府的立场一直是暧昧不清,其后的首相村山建立了亚洲妇女基金却是企图以民间赔偿的方式解决问题。上一任首相安倍更是屡次公开否认河野的讲话,这也是导致美国众议院今年7月通过慰安妇议案的重要原因。

这一次新民主党议员邹至蕙秉承关心人权,要求日本正视历史问题的原则,提出了类似的议案。日本政府则一如既往的展开了外交攻势,竭力阻止议案的通过。在强大的压力下,议员们不得不修改了议案的内容,将对篡改教科书的指责删除,并增添了赞扬日本在二战后对国际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强调两国间关系的重要性的内容。这样才能获得一致通过。

虽然这个议案是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但华裔议员和史维会日益发挥重要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同时,议案对于形成强大的国际舆论的压力,迫使日本最终正视战争责任和赔偿的问题,是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的


07-12-03(12-07)

围绕前总理穆鲁尼丑闻风波

1984年到1993年间任加拿大总理的穆鲁尼又一次成为了政治风波的中心。他虽然引退已经很久,但是由面临被遣送回德国的掮客商人施莱伯提出的新指控使得他不得不出现在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

施莱伯是空中客车丑闻的中心人物。20多年前空中客车公司击败竞争对手波音公司,获得了加航的巨额飞机订单。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就是施莱伯。银行帐号显示期间他获2000万的收入的一半在成交后已经消失不见。这收入可以看作是他对当时当权决策者们的贿赂基金,但到底是哪些政客官员们得了好处,至今仍然是个谜。

皇家骑警在95年开始了对穆鲁尼在空中客车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调查,但并没有结果。穆鲁尼因此控告加拿大政府并使得当时的自由党政府因没有发现他接受施莱伯的金钱的证据而不得不向他道歉并赔偿210万加元。穆鲁尼却在2003年承认他接受过施莱伯装在信封里的现金,一共30万,但否认此事和空中客车有关。

为何这次施莱伯的指责还是能够引发了新的风波?归根结底还是政治背景在作怪。自由党早就想摆脱被纠缠已久的赞助丑闻的阴影,就等着这样的机会可以追着保守党不放而赢得主动。保守党则是力图作出清廉的形象,和他们一再批评前自由党政府的腐败截然不同,也想和穆鲁尼时代的保守党划清界限,所以虽然不愿被牵扯进来。但穆鲁尼的影响实在太大,如果政府一再保持沉默,未免要被反对党批评,对自身形象也不利。于是哈帕总理也宣布了要进行公开的调查。

既然丑闻风波持续了这么久,的确有查个水落石出的必要。只是希望,在调查过程中能少些党派之争,给国民一个真相。

07-11-22(11-30)

新移民之死的教训

罗伯特·齐康斯基是刚刚登陆的新移民。可惜他一心向往的移民生活体验还没开始就已画上了句号:罗伯特死在了机场大厅里,死在警察手下。这时离他正式成为加拿大移民仅一小时。

罗伯特之死彻头彻尾就是一场悲剧,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在这场悲剧中凸显了各种问题。

问题之一:警方使用泰瑟(电击枪)的问题。泰瑟可以以瞬间数万伏的电压将人击倒,从而使得警察可以比较轻松的制服对方。面临不断出现的因泰瑟而伤亡的事例,警方是否应该对使用泰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不是力图省事呢?何况,事发当时有4名警察,面对一个身心疲惫的新移民,实在看不出有何理由使用泰瑟。

问题之二:悲剧发生后,由警察调查自己人是否妥当?这类内部调查的结果往往不痛不痒,敷衍了事,而且历时很长。警方在事后的做法也一再引起公众的怀疑:先说罗伯特有暴力倾向,然后又扣留关键的录像不还。当证人威胁要上法庭后,警方不得不归还,却一再强调:这只是片面的观察,而且死者的母亲苏菲不愿将此公诸于众。但苏菲同意了,现在这段录像成了全加拿大的新闻报道头条。录像显示了罗伯特在警察到达前后并没有对公众构成威胁,当事的警察们并没有做任何别的尝试,直接选择了泰瑟捷径。由此看来,公众还能对警察进行公正的调查有信心吗?

问题之三:移民局对新移民的服务问题。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加拿大应该为新移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至少对不谙英文的提供翻译服务以及完成登陆过程后该如何走出机场等。同样移民背景的人应该可以理解在机场茫然无助困惑的心情。

问题之四:机场的服务问题。在罗伯特等待近10小时的时候,苏菲也在不远处苦候,母子俩最近时相隔不到100米。她再三希望机场工作人员帮助她传递消息,都没有结果,最后一人居然告诉她:你儿子根本没有到机场,你回去吧。这句话使得苏菲放弃了等候才离去的。如果她再多坚持一会儿,就能看到她的儿子出现了。

这场悲剧涉及了不少方方面面,如果这些部门能够反省并作出改进的话,自然是好事。但若是就此相互推诿扯皮,那么同样的悲剧还会发生。


07-11-15(11-23)

黑帮的犯罪是对公众的威胁

黑帮的犯罪在大城市中屡见不鲜,近年来更有暴力升级的趋势,枪击事件经常发生。每次警方总要出来表态一番安抚民众:这是有目标的犯罪,受害的都是警方熟悉的人物,请不要有对社会安全的担忧。云云。

但事实上,此类事件和公众安全息息相关,是否针对特殊人物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在激战中,在枪林弹雨中无辜者随时可能成为受害者。在多伦多就有人在快餐店被流弹击中瘫痪,更有少女在圣诞节后的购物日排队时被黑帮相互残杀的子弹夺去了生命。最近在卑诗省的大温地区也是枪声不断,其中也不乏不幸被卷入的普通人:一位司机遇伏被打死,只是他和某位黑帮大佬驾驶同类型号的卡车;在某地6人被以黑帮行刑方式处决的案件中,2个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而已。

所以民众并没有从警方空洞的发言中得到安慰。统计数据表明,涉及黑帮凶杀的案件,破案率远比普通的凶杀案低,这是因为受害的一方也不会和警方合作的关系。即使是凶手被抓获,现有的司法系统也无能为力。往往因为惩罚过轻的判决,犯罪团伙的成员们可以把监狱当作旋转门即前脚进后脚就可以出来了。与此同时,受害者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援,那位在快餐店受害以至于瘫痪的女士就不得不和被抓获的凶手达成协议,以近200万的治疗费换得后者的减刑。

政客们在这时总是爱说:这类事件是对犯罪分子的警告,他们选择了这条路,那么被杀就是很可能会面临的下场。又有想借机捞分的政客,乘势提出严惩犯罪的法案,可是此类法案获得通过的机会都不大。其实黑帮的犯罪对公众的威胁远远比恐怖分子的行为要严重和现实的多。如果政府能以通过反恐法案的速度和决心通过制止黑帮犯罪的法案,各级部门也能更紧密的合作的话,各大城市的枪声才会安静下来。


07-11-08(11-16)

加拿大最受欢迎的部长

说起哈帕政府里最受欢迎的部长,无疑是财政部长费海提。的确,两任环境部长中前任被批只顾自己的美发而不顾环境,现任则被批用有偏向性和不真实的环境报告来误导群众;前任国防部长因为阿富汗虐俘事件一再受窘;现任的国防部长,保守党副党首麦凯前些时候被人指出他骂前女友议员施当娜为狗而狼狈了一阵子。和这些同僚相比,费海提则幸运得多了。

费海提也频频上镜,不是由于丑闻,而是为了树立正面形象。先是因为主要银行对用户征收额外费用如果他们不是使用同一银行的卡,为此费海提召集了这些银行的头脑们要求他们作出解释。在加元飞涨时,他又手持哈利波特的书,表示对加美两国差价的不满。同时也召集了零售商的代表们要求他们的售价要符合加币汇率的现状

以上举动无疑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大家觉得这次部长和普通人站在一起和邪恶的大企业作斗争,自然也为添他分不少。本周费海提又一次满脸笑容的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次是宣布减税:减消费税和个人企业所得税。这些举措,无疑使得他成为政府中最受欢迎的部长。

不过政客的举动总不如表面显示的那样光明正大。财政部长也不例外。保守主义的经济观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少越好,即使对银行和零售商不满,也不能强迫他们改变。政府有很多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引入外资银行的竞争,或者取消货物进口关税等。费海提偏偏选择了谈话,其效果也和空谈差不多了。所以如果没有实际结果,也只是被当作作秀一场而已。

好在加拿大经济遇到美元疲软,石油能源价格高企不下,政府的财政盈余不断向高处修正。这其实也是哈帕在在野党的时候批评自由党政府的:没有做好政府预算,以至于盈余增大,或者根本就是先隐瞒不报,以此作为意外喜讯来取悦选民。现在则是主客移位了。这次的减税,无疑对刺激消费,鼓励物价下降是有益的。在经济发展顺利的背景下,费海提的笑容是更要持续一段时间的了。


07-11-01(11-09)

支持军队和支持战争

曾几何时,加拿大全国开始了一场支持军队的运动。人们在车上贴上拥军的标志,要求将401号公路改名为“英雄高速”,穿上红衣参加集会,自然缺不了那个爱戴红领带的名人唐·切利,一时间好像形成了红海洋似的。

很多不支持加拿大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人因此有些困惑:不愿意将支持军队和支持战争挂钩,但不表态的话又会被指责漠视为国流血牺牲的战士们。在这些自以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人之中也有总理哈帕。他曾以这样的话回答反对党对于虐待战俘的追问:我希望反对党能多花些时间来关心一下我们的战士。

这些宣传活动的背后有加拿大军方的影响。这其实是参谋总长瑞克·希利尔将军直接指挥的一场行动。一开始军方就给与控制舆论和地面战斗同样的重视,其主要策略是:绝不使用“战争”这个词以免引起担忧,频频曝光正面形象以及阿富汗人民对加拿大的好感。这样的正面宣传也颇有成效:现在加拿大是参与阿富汗行动的北约国家中除美国外支持率最高的。为此连荷兰军方都前来取经学习如何争取人民的支持。

加拿大军队为何在坎大哈驻军,为何伤亡如此之大,原因并非如宣传的那样。原总理克里靖最近出版的回忆录中指责他的继任者前总理马田犹豫不决,没有早点决定在坎大哈展开行动,否则军事行动早就结束,加军可以离开阿富汗到别处执行维和任务了。瑞克·希利尔将军则希望为军方增加影响力并得到更多的军费补助,所以他竭力促成这次行动。但在马田做出决定的时候,塔利班已经恢复了元气,坎大哈成为一个危险的战场了。

欧洲的北约国家看到了这样的危险,所以他们尽量只固守基地不外出巡逻。与此相反的加军则往往遭受很大的伤亡。哈帕总理和麦凯外长近来一直和北约国家交涉,希望他们能增加在阿富汗的军事力量并提供更多的帮助。但结果并不理想,荷兰已经面临是否决定明年撤军的选择了。

支持军队和支持战争,并不像宣传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在了解足够的背景资料后,才能做出选择。


07-10-29(11-02)

进退维谷的狄安

加拿大的秋季国会开始了。在此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执政的保守党和在野第一大党自由党近期的处境:保守党籍着经济发展顺利,政治对手们自顾不暇的情势,力图巩固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削弱对手的力量;自由党则是在魁北克补选失利,内乱出现,选民们不认可党领的领导能力的内外窘迫下,只求度过眼前难关,安内之后再攘外。在第一天,哈帕政府的施政报告中充分体现了以上的局面引起的政治角力。

报告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政策:减1%的消费税;对个人和企业的减税;加拿大不能履行力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京都协定;加拿大帮助重建阿富汗的行动可能延迟到2011年;政府将再一次谋求通过严惩犯罪和反恐相关的法案。

报告一出笼,新民主党和魁人党马上就表示反对,如果自由党也表态反对的话,就意味着保守党少数政府的垮台和新的选举。问题是,自由党领袖狄安是否愿意马上进行大选?狄安的处境的确是进退维谷。如果他反对施政报告,引发大选的话,民意调查的结果表明保守党支持率是34%,自由党则是29%,很大的可能是选出另一个保守党的少数政府,这样的话自由党只会进一步变弱,正是保守党所希望的;如果他支持施政报告,那么这也是保守党所希望看到的,狄安上台时曾把环境作为重要政策,显得和保守党不同,这次如果支持了放弃京都协定的施政报告,岂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经过艰难的权衡,狄安表态有条件的支持施政报告,并指出他对报告不满意的地方。却马上遭到了哈帕的嘲讽,说他如一个大学教授一般,对学生论文批了不少红墨水最终还是会让学生过关。哈帕同时也预告:接下来的数周里他将严惩犯罪反恐法案和信任投票绑定,自由党如果反对的话还是会引发大选。

狄安的处境愈发艰难,这些法案都是上一次国会中自由党以侵害人权为由竭力阻拦下来的,如果这次让对手趁机得手,自由党失分更多,届时恐怕不用等自由党发难,哈帕也会主动解散国会以谋求多数政府了。这几个星期里政局将风云变幻,值得关注。


07-10-18(10-26)

托利为何失利?

安省的省选结果令托利们大失所望。托利是英联邦国家对保守党的传统称呼,约翰·托利则是这次安省托利(保守党)的领袖,也算是个巧合吧。省选前人们普遍对道顿·麦金第领导的现自由党政府不满,因为他们一再违背诸如绝不增税等的一系列竞选诺言,所以一般预测是自由党最多只能获得少数政府。但为何结果是出乎意料呢?

托利出身世家,其家族和加拿大通讯巨头罗杰斯是世交,他本人也曾任罗杰斯总裁。托利早在90年代初就涉足政坛,为联邦保守党的布莱恩·马鲁尼及后任金·坎贝尔主持过竞选活动。特别是后者,选举中拿自由党领袖克里靖的歪脸做攻击性广告,引起了不少争议,那次保守党大败,只拿到两个席位。但不论成败,托利还是有相当的知名度。

这次托利的失败处在于他拿省政府对宗教学校的资助作为政论的话题之一。天主教学校因为历史原因,享受和公立学校一样的资助待遇;而其他宗教诸如犹太教,伊斯兰教以及再生基督教等的学校则只能得到部分补贴。事实上托利要求所有宗教学校得到一律公平待遇的主张没有错误,连加拿大最高法院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都指出了这种差异是一种歧视。但为何人们并不欢迎他的主张呢?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多元文化的矫枉过正,只能会进一步的分化社会,激化矛盾。自由党看准了这一点对托利进行攻击,说他要改变现行的教育系统,并因增加对学校的资助而加重教育经费的负担。麦金第更是以教育系统的捍卫者自居,改善了他在选民中的形象。

托利也看到了人们对此的疑虑,改口说如果当选,允许保守党的议员们进行自由投票。同时他又一时失口说应该允许神创论在公费资助的宗教学校中作为课程的内容之一,不久又改口说神创论只可以限制在宗教课程的范畴之中。如此的反覆,给人一种立场含糊,政策不坚定的感受,从而失去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选举结果揭晓,自由党获得107席中的71席而连任,保守党则大败,托利连自己的席位都没有保住。由此看来,宗教和文化真是个敏感的话题,一不小心,可能导致完全无法预料的结果。


07-10-13(10-19)

现代发明和原住民传统的矛盾

不久前5个美国籍的印第安原住民在美加交界的海面上使用高性能的来福枪向一条灰鲸射击。灰鲸受伤挣扎近10个小时后沉入海底死去。这些所谓的猎人自称是对政府迟迟不批准他们猎鲸的执照表示不满,还说这是维护部落的传统。

在北美政府对维护原住民的传统的确是很重视的。他们有自己的保留地,政府给与大量的经济补贴。部落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法庭惩治犯罪。不过,对原住民传统的尊重和维护传统的善意,已经达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有被恶用的可能。

卑诗省高等法院曾裁定,原住民有夜间狩猎的权利。这个夜间狩猎指的是在漆黑的夜里突然打开明亮的车灯照射猎物,它们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光线而变得不知所措,呆在原地不动,因而猎人可以很轻松的屠杀。

还有屠杀白头鹰事件。白头鹰的羽毛是原住民表现男子汉气概的一种象征。但现在带羽毛的,多半是从别处走私买来的。往往有那么几个人,为了赚钱,屠杀了大量的白头鹰,然后贩卖给其他的原住民作装饰。警方虽然知道嫌疑犯是谁,但面对维护原住民传统的政治正确,似乎也颇为忌惮。

可是这些号称维护传统的原住民们其实也是自相矛盾的。用来猎杀灰鲸的来福枪本来就是现代的发明,火力如此强劲以至于一些目击者以为他们在使用机关枪呢。再加上汽车和走私用的交通工具等,这些人倒是来者不拒,一点也不担心因此而丧失了用弓箭鱼叉狩猎的传统。为什么有这种双重标准的行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在起作用,都是为了钱而已。

所谓的原住民传统的主张,被这些人利用得多了,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以至于最终祸及对原住民的保护政策。这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看到的吧。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希望这些人如同接受这些用于打猎的现代发明一般的接受现代的法律和习惯吧。


07-10-05(10-12)

一场宗教和世俗交锋的世纪审判

摩门教即基督教后期圣徒教会的基本教义派(简称FLDS)领袖,又被称为先知的沃伦杰弗斯于今年925日在美国犹他州被陪审团判定有罪,从而结束了一场宗教和世俗交锋的世纪审判。

摩门教早期提倡多妻制度,主张:唯一变成神的人,甚至是神的儿子们,都是那些进入多妻制度的。也就是说,所以有权势者都在追求娶多个妻子,以求登天之路。但在十九世纪末期为了让摩门教的基地犹他州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教会不得不放弃了一夫多妻制。而FLDS作为原教旨主义者不愿放弃多妻制,则被驱逐出正统教会。不过FLDS的势力依然很大,不仅在作为摩门教的发祥地犹他州,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已经扩展到加拿大的卑诗省邦替弗地区。

对于主张多妻制,公然违背美加两国的婚姻法的宗教,两国政府居然对他们无可奈何,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一是涉及宗教,怕被对方反告侵害信仰自由或者迫害什么的;二是信徒的妻子们大多选择沉默,无法立证。长期以来,FLDS的有权势者一个人拥有50多个妻子和100多个孩子的也不罕见,妇女很早就被安排婚姻和生育,为了男女失衡的问题,男子很多被赶出了社区。

不过政府并不是因此无所作为的。而FLDS的先知杰弗斯长期以来名列FBI的通缉名单的前茅,和本拉登作伴,是因为FBI指控他从各地转送年轻的甚至未成年的女子到FLDS基地,涉及人身买卖。

20068月,杰弗斯被逮捕并起诉。这次的罪名是唆使并胁迫未成年少女和成人发生关系。受害者当年才14岁,就被迫嫁给她的表亲。起诉是有一定的冒险性的,因为发生关系的另一方并没有受到起诉,而杰弗斯在其中的作用更是容易被辩方争议并扯到宗教迫害上去。四个月的审判下来,杰弗斯在FLDS中的行径被完全揭露出来,他的权势达到了遮天的程度,他可以剥夺别人的资产包括妻子然后转判给他的亲信。陪审团也终于相信,他在FLDS教会的地位足以迫使一个少女去做她不愿做的事。

审判暂告一个段落。但意义是深远的,没有哪一个宗教团体可以躲在信仰自由的庇护下侵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一次得到了验证,贵为先知的也不得不面临入狱的惩罚。卑诗省一直在咨询法律专家看能否有可能制止FLDS的发展。这次的审判想必对邦替弗地区的妇女儿童们也有帮助吧。

07-09-28(10-05)

书生如何斗蛮牛

联邦两大政党的领袖:最大反对党自由党的迪安和执政的保守党总理哈珀和除了名字都是斯蒂芬之外,其它的方面如政见主张个人经历和性格等,都是格格不入的截然不同。

哈珀有过从大学退学,在石油公司做过计算机系统的经历,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也是历届总理中比较少见的没有法律背景的。他很早便对政治生活感兴趣,但常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所属的党的领袖们闹得不愉快并不被他们看好。迪安则走的是学者之路,大学毕业后留学然后是教书,专攻社会学。他涉足政坛是因为当时的自由党总理克里靖看中了他的明星学者的效果。

哈珀趁自由党长期执政导致失去人民支持的机会掌握了少数政府,而迪安则是临危受命又出人意料的当上了自由党的领袖。这二人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改变并不多。哈珀继续他如同蛮牛一般直来直去的风格,如不顾外交习惯和中国政府谈论人权,在国会里指责某自由党议员反对反恐法案是为了保护他的岳父(原锡克教激进组织成员),对迪安也是开始了不少攻击性的负面广告来打击他的形象。相比之下,迪安就安静得多了。他还是如书生一般保证自由党不做类似的行为,尽量多做内部工作而不爱出头露面。他对党组织的控制也远不如哈珀那样的严厉,后者连内阁部长的发言都要管制。

哈珀虽然横冲直撞,但在位时间越长,越能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能力。相反的,低调的迪安无法在人们心中树立能接替总理位子的形象。自由党在最近补选中的失利给迪安敲响了警钟,他的书生风格可能在面对蛮牛时行不通了,到了寻求改变的时候了,否则他将成为近140年来第二个没有当上总理的自由党领袖了。

且看迪安是否像他接任自由党党领时说的那样:我是一路被人小瞧又出乎他们的意料的走到这个位置来的。




07-09-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