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西藏事件和抵制奥运

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围绕这一大盛事,国际上各方政治势力都在明里暗里的进行角逐,企图施加影响,为自己捞分。因此开年以来也是风波不断,先有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以中国在达福尔的贩卖军火问题为由而辞退开幕式的艺术指导,接着又有对英国查尔斯王子不出席奥运背景的种种猜测,最近便是因西藏事件而引发的抵制奥运的风波了。

西藏事件发生后,法国外长表示对不出席奥运开幕式的方案值得考虑,虽说是作为对日益高涨的抵制奥运呼声的折中,但也证明了西藏事件发起者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抵制奥运到底对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改善藏族人民的地位是否有益?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中国自从七十年代后期放弃了极左的路线,开始了对外开放,专注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虽然在政治上仍未开放,但和改革前相比,已经是进步了很多。多数西方国家却对于中国所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没有摆脱冷战心理,根据“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一定要拥护”的方针,支持了种种和中国做对的势力。媒体也毫不例外的进行了有偏颇的报道,进行推波助澜。拿这次的事件为例,有将暴徒扔石头袭击军车的部分剪除只强调中国军人出现的,也有干脆将印度以及尼泊尔警察殴打藏族示威者的照片张冠李戴成中国警方的。以至于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新闻报道的公正和中立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的高涨,会到危险的程度。其实民族主义正是在九十年代面对西方政府及媒体的打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事件诸如银河号事件,2000年北京申奥的失败和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等,才有了诸如“妖魔化中国”“中国可以说不”等的民族主义思潮。中国政府也想利用这一思潮,使之成为新的凝聚中国的力量。但这也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族主义要是失控的话,后果不堪想象。西方政府迄今所作的表态,都有火上加油的效果。过分站在藏独一边,只对境外少数组织有利,对于国内的大多数藏民来说,只会加深族裔矛盾,有百害而无一利。

各国应该通过参与奥运,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中,施加正面影响,而不是抵制从而孤立中国激化矛盾。决策者们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随着风波起舞,只知道迎合大众。


08-03-21(03-28)

围绕着教育储蓄计划的风波

注册教育储蓄计划(RESP)是加拿大政府的一项税务优惠政策,允许父母为子女的教育费用而储蓄,在进入大学或者大专时可以提取供他们使用。政府还会根据储蓄金额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在储蓄期间产生的利息增益也要到取出使用时才开始征税,因为那时子女只是低收入的学生,税率必然很低。因此大家很欢迎这个政策,只要是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就会尽量利用这个优惠进行储蓄。

财政部长费海提在今年的预算案中宣布废除原先每年四千加元的储蓄限度,并将储蓄总额的限度从四万二千提高到五万。这也正是保守党少数政府希望籍此获得选民的好感。却不料节外生枝,多伦多地区的自由党议员麦提格提出了一项私人法案,要求把家长投入储蓄的金额作为减税额,上限每年五千,相对于保守党的预算,是锦上添花。这项议案悄无声息的通过了一读二读,并在众议院表决时被反对党籍着人数上的优势通过,就等参议院的批准而成为正式法案了。

保守党却对此非常不满。他们一贯注重的是自己作为执政党的形象,不能容忍由反对党提出此类受欢迎的法案。同时也因为在今年的预算案里已经大幅消减了财政盈余的预报,若有新的减税内容势必导致盈余的减少甚至有出现赤字的危险,对于塑造善于管理财政的形象也不利。出于党派斗争的理由,也要废除这个法案。所以保守党先是希望参议院基于“常识”来否决,但没有谁会对此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总理哈珀是现行参议院制度的强烈反对者,指责大多数参议员都是自由党在过去十多年执政时委派的,屡次发生冲突。

最后保守党想出的办法是仍由费海提出面,对今年的预算案提出修正,从而使得麦提格的私人法案失效。由于财政预算绑定了信任投票,自由党不敢现在就推倒政府进行大选,只好选择让步,让保守党如愿了。

一场风波下来,狄安又一次让人看到他的自由党没有做好赢得大选的准备,甚至不得不让执政党推翻他的党团成员的法案,输了不少;保守党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项议案毕竟是很受选民欢迎的,费海提也缺了当年满脸笑容的大派优惠政策时的轻松。但是,面临美国经济不景气,油价高企不下,物价纷纷上涨,一直被高税收压的无法喘气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输家。

08-03-14(03-21)

加拿大的“泄漏门”干涉了美国的政局

34日的美国民主党总统预选揭晓,希拉里·克林顿获得了三胜一败的成绩,抑止了对手奥巴马十二连胜的气势,才能将这场旷日持久选战进行下去。但这次胜利的背后,却有加拿大政府干预的嫌疑。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1994年由希拉里丈夫前总统克林顿主持签署的涉及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三国的贸易协定,主要内容是三个国家之间免除关税,鼓励贸易。但这对美国的制造业是个打击,因为他们不得不面临相对便宜的外国人工以及产品的冲击。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对此感到不满,这在俄亥俄州特别典型,是选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因为如此,民主党的两个候选人在当地竞选时都表示一旦当选,要重新审核贸易协定。

无巧不巧,在决战前夕,加拿大电视台报道了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和加拿大驻芝加哥领事馆外交官会面,并告知不必担心奥巴马在此问题上对加拿大的强硬立场,这不过是政治性的表态罢了。消息一传出,引起轩然大波。奥巴马的对手们纷纷指责他两面派,不值得信赖。选民们也因此顾虑重重,这无疑影响了选举的结果。

其实泄漏事件不止一件,在电视台报道之前,哈帕总理的首席幕僚伊安·布罗迪和记者们吹风,说克林顿阵营的人员和他通过风,说克林顿的发言也是表态性的,不必当真。但不知为何,等到电视台报道时,名字却换成了奥巴马,还有泄漏的备忘录为证。

克林顿从“泄漏门”中获益,奥巴马因此受损,都是显然的。克林顿承认这备忘录是她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无论两人中谁能入主白宫,即使内心不想对此小题大做,但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他们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立场势必更加强硬,甚至可能导致取消协定,给加拿大经济带来重大打击。

美加关系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这一事件在美国人眼中如同美国驻加拿大大使所说的,是加拿大政府干预了美国的政治。用奥巴马阵营里的意见来说:加拿大政府的做法很愚蠢。民主党的元老们也纷纷对加拿大政府表示不满,说哈帕的右翼政府不过是想帮共和党的忙罢了。

泄漏门”自然成为加拿大国会朝野的又一个热点。哈帕总理向奥巴马表示歉意并要对泄漏事件追查到底。但哈帕有多少诚意调查他的首席幕僚,此事能否水落石出,大家还是怀有疑虑。


08-03-06(03-14)

卡德曼其人

最近的国会议会日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议案在审议之中,比如今年的财政预算和2009年后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等。但辩论最激烈的,却是有关2005年保守党是否贿赂已故独立议员恰克·卡德曼的丑闻。执政的保守党自然不愿使得他们一向标榜的清廉正直的形象受到影响,同时主要的反对党自由党则想抓住这机会穷追猛打,以摆脱党内意见分裂以至于害怕大选的困境。这种情况下,双方言语交锋的激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了。但这个卡德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卡德曼直到44岁前都和政治完全无缘。他是个有认证的电气工程师,业余爱好是在一个乐队里弹吉他,还因此上过电视。1992年的一个突发性事件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年仅16岁的儿子杰西被一伙同样年轻的流氓们围攻而死。更使他震惊的是刺死他儿子的主犯当时还在取保候审中,如果加拿大的司法不是对罪犯这么宽松的话,那犯人应该还在拘押中而他的儿子就不会有此遭遇了。于是卡德曼决定要改变现状,投身政界。他不仅主张要修改青少年犯罪法,严惩罪犯,更着力于预防犯罪和帮助犯人们回到社会,同时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帮助受害者们。

1997年他以改革党的身份初次当选国会议员,此后因政党合并而成为加拿大联盟党最后则是保守党。他在党内并不被看好,不少人说他是一根筋,只知道青少年犯罪问题。同时他的形象也和传统的政客们大相径庭:牛仔套装,长长的白发还梳了辫子。2004年年底保守党提名选举时,一个来自温哥华的印度裔播音员突然空降卡德曼的北素里选区,并突击发展了同一族裔的大批没有投票资格的保守党员。由于这些临时党员们的投票,卡德曼在提名选举时失败,又因为他拒绝退出竞选而被开除出保守党,导致他不得不以独立身分参选。但选民们认同他多年来的努力工作,也对他极其尊敬。即使在他因发现皮肤癌需要治疗而不得不缺席大多数竞选活动的情况下,仍然以绝对优势获得连任。

20055月当时的马田自由党少数政府的预算案面临着信任投票,卡德曼站在了政府的一边,使得结果成平局,随后由自由党的议长投下决定性的一票才使得议案通过,避免了垮台。但卡德曼的一票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票。他回顾当时的决定时说,这是选民们的意见,不希望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再的进行大选。200579日,卡德曼去世,年仅57岁。

终其一生,卡德曼不顾党派斗争,专心为选民服务,不陷入肮脏的政客交易之中,是一个崇高的人。可惜,已经很难在现在的政客中找到像他这样的了。

08-02-29(03-07)

加拿大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的微妙立场

科索沃于2008217日宣布独立,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马上承认了这个新生的国家。一向在外交政策上完全向美国靠拢的加拿大政府,迄今却仍未表态,值得关注。

科索沃原先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在1999年的战争结束后归于联合国管辖。由美俄以及欧盟大国主持的科索沃前途谈判陷入僵局后,科索沃便单方面宣布独立。对此国际社会的反应不一,美英出于一贯的立场表示了支持,而俄国西班牙等有着各自民族纷争和分离问题的国家则表示反对,不愿意开此先例。传统上亲美,却又有着魁北克独立问题的加拿大是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界。

有意见认为魁独和科索沃问题不同,后者有武装冲突和种族清洗的背景,才会有这样极端的分离结果。但也有人认为像科索沃这样的一个经济能源等完全依赖于塞尔维亚而不能自立的小地区,却由当地的投票决定了独立,是不能予以承认的,否则就是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导致连锁反应。已经有过两次魁独公投的加拿大的犹豫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使得加拿大推迟表态的另一个因素则是联合国。北约以联合国决议1244号为由开始介入科索沃战争,加拿大也积极参与并为战后的维和行动做出了贡献。1244号决议内容中明确指出了在联合国宪章下科索沃是塞尔维亚领土的一部分。从尊重支持联合国决议的角度看,加拿大也应该对表态持慎重态度

其实1244号决议还有要求塞军撤退并解除科索沃解放军(KLA)武装的内容。KLA一直到1998年还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籍北约干预摇身一变成了自由战士,现在的科索沃总理正是一个前KLA重要成员,迄今在克罗地亚仍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战犯。巴尔干地区向来被称为火药桶,局势的错综复杂可见一斑。

因为常任理事国中俄国对科索沃独立持反对意见,看来短期内联合国不会有明确的结论。加拿大在此之后表态,才算是比较恰当的吧。


08-02-22(02-29)

加拿大的穆罕默德卡通风波

20059月,丹麦的漫画家画的讽刺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系列漫画引起了全球性的政治风波。这场风波也波及了加拿大。

《西方标准》是一本在卡尔加里出版的自称是唯一发行全国的保守派新闻杂志。它于20062月首次转载了这些漫画。加拿大穆斯林最高议会因此向阿尔伯达省的人权委员会投诉,认为这是传播仇恨并侵犯了他们的宗教信仰。杂志的发行人莱文特(Ezra Levant)奋起应战,他毫不掩饰对人权委员会力求政治正确以及对穆斯林议会企图控制言论的反感,骂他们就是一群暴徒,并将自己被传唤到人权委员会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并传到YouTube。已经有几十万人次看过这些录像,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刊登一些涉及宗教信仰的漫画在本地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有不少涉及基督耶稣的,而基督徒们的反应并不像穆斯林那样的激烈。宗教的确不应该干涉太多的世俗事务,否则只会一再的造成族裔的分裂和矛盾的激化。这次的事件在大多数媒体记者看来是一种变相的新闻审查,企图抑制言论自由。因为一旦被传唤,当事者不得不自掏腰包支付法律上的开销还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媒体因怕惹上这样的麻烦而只好选择闭嘴。媒体对此的另一个看法则是认为人权委员会已经僭越了原有的权限,受理了不该管的投诉。本来人权委员会的职责是解决工作和学习场合中有关人权受到侵犯的问题,保证少数族裔不因肤色信仰受到歧视。在这些问题上,和媒体保持良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媒体的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只会更加困难。

现在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丹麦警方逮捕了三名涉嫌企图暗杀漫画家的穆斯林激进分子,当地报纸不约而同地再次登载了那些漫画,以抗议这种威胁言论自由的罪行。而加拿大的穆斯林最高议会也终于认识到言论自由对社会的重要性,表示愿意撤销投诉,并愿意和人权委员会以及媒体在帮助穆斯林青年融入社会的问题上密切合作。一场风波导致一个各方都能满意的结果,是值得鼓励的。


08-02-15(02-22)

关注美国民主党的总统预选

今年的美国总统预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特别是民主党方面。希拉里和奥巴马两人争得如火如荼,超级星期二中产生的二十多个州的结果都只是更凸现了相持不下的情形,更有人说可能要到八月的党代表大会上才会见分晓了。

在美国民众普遍对布什政权失去信任,同时也对日益严重的经济萧条甚为忧心的时候,求变的心情是很自然的了。这对民主党自然是个好消息,去年的国会选举结果也显现了这个趋势。现在的两个候选竞争者,一个是女性,另一个是黑人,无论谁出马,都符合大家求变的心理。因为美国从建国至今,所有的总统都是白人男性。如果这次民主党的候选人当选,无疑会令人耳目一新。

希拉里蓄势已久,八年的第一夫人加上八年的参议员生涯,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人们都对她的丈夫前总统克林顿时代的美国有良好的影响,她因此也得益不少。本来是十拿九稳的选举,却偏偏让她遇上了奥巴马。

奥巴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政客,后者常常指责白人迫害以及大谈历史问题,以至于造成族裔分裂。而奥巴马并不是黑奴的后代,他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留美学生,他的母亲则是白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哈佛法律学校。这种出身容易得到白人选民的认同。

民主党是主张尽早从伊拉克撤军的,但奥巴马更容易让人信服,因为他自始自终是反对出兵的;希拉里却不得不因为承认她当年对出兵投了赞同票是犯了错而对声誉有损。另一方面,人们因为希拉里的从政经验对她能解决经济问题有信心,这又是奥巴马比不上的了。

这二人对比是如此强烈和不同,日益持久的预选难免使得他们的选举班子会擦枪走火并开始相互攻讦了。事实上因为希拉里阵营面对奥巴马日益发挥的个人影响力,原先领先的优势逐渐缩小,已经开始感到焦虑,连克林顿都因失言造成负面影响了。

在这种时候,人们还是希望双方阵营能有节制,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至于给民主党造成永久性伤害,给共和党以可趁之机,这样才可以顺利赢得年底的大选。

08-02-08(02-15)